赵武灵王篇(47)(2/4)
按理说,楚怀王被囚禁咸阳,这是国耻。
楚国君臣,应该吵着、嚷着,合纵诸侯伐秦,迎回楚怀王才是。
可,从齐国回到楚国继承王位的太子横(楚顷襄王)不知道咋想的,竟然没有合纵诸侯伐秦。
还把主战派的屈原等人,流放江南。
想不明白,真想不明白。
楚顷襄王之举,宋朝的时候也发生过靖康耻,但,宋高宗也没迎回父兄。
然,历史总会给出答案。
几百年后的大明朝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最终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迎回前任君主归国和现任君主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兄弟之间的矛盾。
最可怜的朱祁钰,在北京保卫战,立下了不世功勋。延续了大明朝的百年国祚。
死后,还不能享受帝王的待遇,也不能葬在帝陵,还不能进宗庙。
或许,这也是楚顷襄王、宋高宗,不愿迎回前任的原因。
哈哈,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韩、魏、齐表态,合纵伐秦。
燕国继续默默无闻。
楚国态度不明。
那么,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是什么态度呢?
赵国当家的是赵惠文王,但,毕竟是个十岁的小孩子。
真正管事的人,还是赵武灵王。
就在秦国扣押楚怀王、截杀孟尝君,诸侯吵着、嚷着伐秦,赵武灵王是什么态度呢?
答案:慎重。
赵武灵王想助诸侯伐秦,但,十几年前,五国伐秦不克,导致赵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助秦伐诸侯,但,又打不过。
此时,诸侯都表态了,赵国不表态。等到,伐秦结束,诸侯又要秋后算账。
这里有个疑惑:齐、秦互换人质,咋就闹僵了,还要拼个你死我活,成为仇人呢?
很快,赵武灵王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孟尝君。
那么,诸侯合纵,能过函谷关,打得赢秦国吗?
诸侯合纵伐秦,看似声势浩大。但,十年前那次,除了诸侯,还有义渠助阵,不是也败了。
为了弄清楚,秦国的现状,到底是能不能打。
赵武灵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孤胆入秦。
赵武灵王召见了几名大臣,表达了自己想去秦国看看的想法。
大臣的第一反应:一致反对。
这些人觉得赵武灵王的想法很危险,做事太冲动,一点都不考虑后果。
随后,反对者,说出了不能去的理由:
1、秦国囚禁楚怀王在前,截杀靖郭君再后。秦国失信诸侯,臭名昭著。
2、赵主父是国家支柱,也是凝聚赵人和胡人的精神领袖,岂能亲身犯险。
赵主父早就料到臣子会阻挠自己,但没想全部的人都反对。
“诸侯对战秦国,孤,如何抉择。”
接着,赵武灵王关键的一句话来了:
“是合纵诸侯伐秦,还是助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