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20)(3/4)
回到邯郸,赵武灵王又和肥义等人,议政五日。
最终彻底下定了决心。
于是,赵武灵王鼓起勇气,穿上胡服,在丛台宫中处理国事。
赵武灵王踏出的一小步,将会引领着中原社会风俗变革,也会成为社会的一大步。
但,这个时候,迎接他的是一场激烈的暴风雨。
赵武灵王穿胡衣怪诞之举,在丛台宫引起一片恐慌、排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君上竟然会穿胡人的衣服。他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会是真的。
邯郸大臣,一片叱骂说赵君不知上进,违背了祖宗之法。这些人拿出礼制教条,妄图逼迫赵君停止这场荒唐而又可笑的行为。
他们都说,赵武灵王病了,简直是病得一塌糊涂。
赵武灵王要推行胡服,难道是吃饱了没事干,瞎折腾。
答案:当然不是。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有三个原因。
胡服简单,穿着方便,更利于骑兵。
缩短赵人和胡人之间的心理差距,促进民族团结。
能够让赵国强大。
那么,胡服,有这么多好处。
为什么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会被反对呢?
这个问题,也困扰着赵武灵王。
因为他看到了胡服的好处,其他人看到的是坏处。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华夷之别。
华服,也是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官僚体系,文臣穿什么衣服,武将穿什么衣服。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不同。
你穿的衣服,不只是保暖,还代表了你的地位和身份。
我穿红色(一品),你穿蓝色(四品),我的身份比你高。
你看见有一个穿着黄色衣服的人,身边簇拥着很多人。你能得到一个信息,那个穿黄色衣服的人,不简单。
因为,他是皇帝。
也就是说,人,你不认识。
但,认识衣服就行了。
你从衣服就可以得知,谁的身份显赫,谁是老大。
现在的欧美国家的议会,他们都是标准的搭配,西装加领带。
这些人站在一起,你很难分辨出谁是管事的。
如果和销售、商业人员,一起扎堆。你就更分不清楚,谁是当官的,谁是卖保险的,说又是卖房子的。
所以,中国古代多了一个词:官服。
赵武灵王在军队推行胡服,涵盖了宗亲、贵族和士大夫,相当于取消了他们衣服的荣誉感,间接的取消了他们的身份。
你看我,没有优越感。
我看你,都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