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17)(1/4)
中山国可伐也
赵武灵王在北疆代郡,秘密锤炼铁骑。邯郸送来一份紧急文书:秦国攻伐韩国宜阳。
中原战事又起,天下又不太平。赵武灵王为了应对突发的状况,将锤炼铁骑的任务,交给了赵固。
摆在赵武灵王面前,又是一个选择题。
秦国攻韩,只有A、B两个选项。
A救,B不救。
韩国是赵国的盟友,韩襄王还是他的大舅哥。秦国攻韩,于情于理,赵国不救,这说不过去。
若救,就会面临一个难题。
赵武灵王调整北上进军胡地的战略,也将发生变动。刚有起色的铁骑训练,也会戛然而止。
就在赵武灵王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得到了韩襄王的答案:韩襄王要靠自己的力量,守卫韩国。
现在,就来简单介绍一下,韩国的中兴之主韩襄王。
公元前312年,韩宣惠王甍。韩质子仓从秦国归国,继承王位。
韩襄王也是韩国第二代王。
韩襄王继位至今,励精图治,勤于政务。韩国在他治理下,国力也有了起色。
此战,是他继位以来第一战,也是他和秦武王之间的首战。
韩襄王也想利用此战,树立自己在韩国至高无上的威信。
韩国和秦国相比虽然弱了点。但,韩国还没有弱到,被秦国欺负了不敢还手,任人宰割的地步。
秦武王是个厉害的人物。
韩襄王也不弱。
秦国想要打下韩国,没那么容易。
韩襄王为了韩国,主动请缨去秦国为质,有胆识,有魄力,是一个合格的王。
赵武灵王相信那个男人,能够靠一己之力,抵挡秦军前进的步伐。
至少,在短时间内,韩国不会输给秦国。
韩襄王要强,选择靠自己。
赵武灵王也不用去思考救与不救这个问题。
他要做的就是专心干自己的事。
当然,他也要关心韩国的战事。
宜阳之战,历经近六个月,最终韩国战败,秦国获胜。
韩国输了,战局不利。
朝臣:求和。
韩襄王:不干。
韩襄王执意和秦国开战,并不是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勇。
那是因为宜阳,对韩国真的很重要。
宜阳是韩国连接上党、南阳和新郑的中枢。
宜阳被秦国占据,韩国被一分为三,其国力必将大大减弱。秦国得宜阳可以任意攻打韩国,吞并韩国疆土。韩国就会沦为不如宋、卫小国。
宜阳有失,韩国难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