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16)(1/2)
改革者AND先驱者
无论是西周,还是殷商,甚至是商以前的邦国。它们已经淹没在漫长地历史长河之中。但他们留给世人的东西,永远也不会磨灭。
因为,他们创造了璀璨的历史。
所以,后世才会记得他们的功德。
活着,就要留下一点让后世敬仰的东西。
周武王开启了车战时代。
兵车的多少,也是衡量诸侯的实力。
魏献子舒改革了兵制,创建了步兵方阵,也叫魏献子方阵。
吴起在魏献子方阵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又创立了魏武卒方阵。
兵车、步兵方阵都有人发明了。赵武灵王根据赵国的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他要改变兵制,发明新的兵种:骑兵。
中原诸侯争霸数百年,都没人发展铁骑。
那么,赵武灵王为何要选择铁骑呢?
至于原因,有三个。
赵武灵王争霸诸侯,屡战屡败,让他迫切想要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对燕之战、义渠伐秦之战,让赵武灵王见识了游牧民族骑兵的威力。
赵国与诸侯交战,胜少败多。赵武灵王不想和中原诸侯混战下去,只能调整战略,选择北上开拓胡疆。
赵武灵王及时调整战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从中获取经验教训。
那么,坚持和选择,哪一个重要呢?
坚持和选择都重要。
但,有时候,不是你坚持不够好,是你选择的路不对。
一旦方向错了,再怎么坚持,也是徒劳无功。
当你坚持做了一件事很多年,都没有成效。
你就该放慢脚步,好好想想:自己选择的路,是否正确。
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需要魄力。
所以,选择正确的路,坚持下去。
赵武灵王通过失败,不断反省,才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赵国选择与诸侯争霸是错的。
既然发现是错的,就要放慢脚步,更改错误。
于是,赵武灵王根据国情和风俗,找到的一条富国强兵之路:弃南下,选北上。
因为选择了不同的路,也要换一种方法:改革兵制。
改革兵制是为了北上草原,肃清边患,成为草原上的霸主,顺便解决中山国这个腹心之患。
赵武灵王终极目的、最高目标:争霸中原。
可,赵国源自晋国,深受中原礼仪文化熏陶。
大规模的铁骑,中原不曾见闻。冒然改革,定会遭遇困难。
赵武灵王想了一个办法:找个据点,试验一下。
此时,赵国的疆域只有四个郡:邯郸、晋阳、上党、代。
训练铁骑,牵扯甚广,影响很大。赵武灵王没有把握之前,只能秘密进行。
所以,赵武灵王最终选择了代郡。
为什么,赵武灵王在代郡,秘密试验铁骑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代郡本是戎狄建立的诸侯国,被赵襄子所灭。赵襄子为了妥善管理,选择因地制宜,保留了代郡的风俗。再加上,代郡北边与楼烦、中山、东胡等胡为邻,境内又多胡人,还保持胡风。在这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不会遭遇强大的阻力。(群众基础)
2、代郡盛产良马,就地取材。这也是赵襄子灭代的最重要的原因。(战马资源)
3、代相赵固是他忠实的部下,会坚定不移支持他的工作。(支持者)
4、这就是赵武灵王给自己留的退路。训练铁骑,失败了,也不会引发大的fēng • bō,更不会加剧赵国政局动荡。这也告诉我们,创业是有风险,不仅要有前进的道路,同时,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千万,不能把自己逼上绝路。
赵武灵王言行必出,雷厉风行,去了北疆代郡,见到了赵固。
北疆代郡郡守兼任代相的赵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赵固是赵肃侯为儿子留下的能臣之一,也是赵武灵王能够重用且信任的人。
赵武灵王继位后,燕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固凭借一己之力,击退了燕国,捍卫了疆土。
赵武灵王根据他的战功,以及代郡离邯郸交通不便,拜他为代相,全权负责北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