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篇(6)(1/2)
伐韩窥周
驱逐张仪,打压魏籍朝臣。因为秦武王用的手段得当,没有流血牺牲,就解除了魏籍朝臣的威胁。也没有引起秦国朝局动荡。
秦国内政、外交,进入了平和期。
秦武王不是墨守成规的主,他是积极进取之君。
没事干,他就要找事干。
毕竟,生命是很短暂的。
趁着年轻,就要张扬自己的个性,顺便建立不朽的功业。
有句话说得好,要用有限的时间,绽放光彩。
那么,时间有限的秦武王,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那就是第四件事:下三川,车通周室。
这几个字,意味着打韩国,挑衅周王室,与天下诸侯为敌。
秦惠文王破三晋,伐强齐,破强楚,扫义渠。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也不敢下三川,车通周室。
此时的秦国,欺负楚国、齐国、三晋,都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天下诸侯,岂不是自取灭亡。
秦武王想要去洛邑一游,挑战周王室,与天下诸侯为敌。他的这个想法,必会吓坏朝臣,也会被朝臣阻止。
朝臣的第一个反应:你咋能如此胡来了。
不折腾了,行吗?
答案:不行。
那么,秦武王应该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传达出来?
秦武王总不能直接叫嚷着攻伐三川吧!
这样,太没有水平了。
那么,秦武王是怎样做的呢?
秦武王写了九个字,挂在显眼的地方,彰显自己的志向:下三川、通周室、观九鼎。
秦武王虽没说,但大臣都知道。尤其是爱琢磨君主心事的朝臣。
领导有想法,下属要投其所好,助其达成所愿。
若能成功,领导开心,提拔少不了。
封侯拜相也指日可待。
甘茂得知,秦武王的志向,跑来解忧:这事好说,困难系数不大。
秦武王就知道,这个人不会让自己失望,问:你有什么办法。
甘:要通往周室的路,第一个要打的就是韩国。
秦武王示意他继续说。
甘:先拔宜阳,才能下三川。通周室,才会畅通无阻。
秦武王想了想,觉得有难度。
三川地区,指的是洛河、伊水、黄河交汇处。
宜阳又是下三川必经之路。
秦武王写信给韩襄王:我想去洛邑一游,借个路。
韩襄王路借了,脸往哪搁:没商量。
谈不拢,秦、韩两国只能开战。
三川是韩国的地盘,韩襄王也不是懦弱之君。
宜阳,是韩国的战略要地,也是军事重镇。
秦国必攻,韩国必守。
秦、韩双方将会有一场大战。
秦武王不怕韩国,就怕诸侯出来横插一脚。
甘茂洞穿了秦武王心中所想,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主动请缨:我愿前往诸侯有说,让诸侯助我们伐韩。
秦武王见甘茂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有自信。若甘茂能助他实现这个愿望,人生何不快意哉!
秦武王虽没把握,但愿一试,欣喜说:若能如此,死而无憾。
甘茂助秦武王得偿所愿,并非他好大喜功。
甘茂主动提出前往诸侯国,进行有说,那是因为他提前预估了一下情况。
秦国的实力,足以碾压韩国。最关键的是魏、赵两兄弟,会不会帮助韩国,抵挡秦国。楚国见了,又会有什么动静。
只要搞定了诸侯,孤立韩国,下三川、通周室,助秦武王到洛邑一游,还是能够成功的。
甘茂带着财宝,第一站,前往魏国大梁,有说魏襄王。
毕竟,周室是被韩、魏两国包围。
搞定了魏国,伐韩胜算的几率也就大些。
甘茂主动请缨,能够说服魏襄王吗?
能。
有说魏襄王,要软硬兼施。
魏襄王的女儿是秦武王的王后,魏、秦两国联姻,女婿想去洛邑一游,魏襄王总不会拒绝吧!
这是软实力。
那么,硬实力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