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篇(4)(2/3)
甘茂心里一边犯嘀咕,另一边在想:去,还是不去。
去,就能建功立业,留名后世。
不去,始终默默无闻。
对男子汉大丈夫而言,身前事、身后名,比活着更为重要。
以前,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现在,甘茂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甘茂带着秦武王的使命,踏上了入蜀平叛之路。
这一年,对秦国来说,也是多事之秋。南边蜀地叛乱,北边义渠、丹犁也开始折腾。
秦武王是不怕事、爱折腾的君主。既然要打,那就打个痛快。一边平蜀乱,另一边伐义渠、攻丹犁。
索幸,这位少年君王,得到了上天的偏爱。
义渠臣服,丹犁被灭。不久,巴蜀平叛,陈庄被诛杀。
甘茂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秦武王没有看错人。
秦武王再添功业,心中大喜,犒赏了有功之臣。
攘外之后,接下来就是安内。
秦武王知道什么人该拉拢,什么人该打压,什么人该驱逐,什么人该重用。
樗里疾是嬴姓宗室,又有战功,地位显赫。
秦武王不敢轻易乱动,也不敢动。
最好的办法是拉拢和打压,再找一个人来制衡。
樗里疾是聪明人,了解这位少年君主的个性,也发现了这位侄儿对自己的态度。以樗里疾的地位和军功,本该很高调的他,选择了低调。
你低调,我也低调,大家其乐融融,相安无事。
甘茂有平蜀乱之功,又忠君,还是秦武王一手提拔。必须重用。
对于张仪、魏章等魏籍又有军功朝臣,为了秦国的安定,只能打压、驱逐。
可,秦武王应该怎样做呢?
一个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注入新鲜血液。可,有些没用的老员工,就会成为阻碍。
那么,该怎么办呢?
简单点两个字:裁员。
说,很简单。
但,怎么裁?如何裁?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既要保证企业的利益,也要照顾老同志的情绪。
毕竟,这些老同志也为企业做出了贡献。
直接说你老了,不中用呢?这太伤自尊,还不近人情。
于是,就用了一套标准,来考核。
过关的留下,不过关的,只能走人。
你没有达到考核标准,就怪不了别人。
秦武王也用了一个考核的标准,先以选国相为由,试探朝臣的态度,顺便摸一下底。
这次选举,呼声最高的有三个人:樗里疾、张仪、甘茂(黑马)。
樗里疾是秦武王叔父,又有战功,还得宗室支持。
张仪在秦惠文王时期,干了两次秦相,干得还挺好,也有很多人支持。
甘茂入蜀平叛,又得秦武王重用,也有资格成为秦相。
这三个人,秦武王会选择谁呢?
张仪,首先被秦武王淘汰。
理由:秦武王不喜欢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