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篇(11)(3/4)
杀张仪,是能解恨,但也会导致秦国开战。
不杀张仪,落下懦弱的骂名。
身为君王太难了。
楚怀王当政已经接近二十年,多年的经验,让他第一时间得出了结论:张仪既不能杀,也不能放。
那该怎么办?
楚怀王又想了一个办法:关起来,打一顿。
楚怀王没想到张仪这个傻子,会真的选择来楚国送死。惊愕之余,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张仪来到楚国郢都,楚怀王早就为他打开了牢狱之门。
张仪虽想不明白楚怀王出的招是什么意思。但,常年位居高位的他,得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楚怀王舍不得他死。
既来之,则安之。张仪在楚国牢狱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好,但一幅悠然自得,欠杀的表情。
张仪入楚受罪,是因为他傻吗?
显然,张仪是纵横家,位居秦相十几年,说他傻,也没人信。
难道是张仪的智商太低?
认为他智商低的人,那才堪忧。
张仪入楚,不是他傻,也不是智商低。正是因为他太过聪明,了解楚怀王的性格,也分清了楚国的形势。楚怀王点名要他来楚国,还拿黔中郡换他脑袋,这不过是虚张声势。
楚怀王不会要他脑袋。他,也不会死在楚国。
楚怀王认为他不敢来,他偏要去。他来了,楚怀王反而不敢杀他。
楚怀王杀了他,黔中郡就归秦国。张仪这颗脑袋是不值钱的。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张仪又想了几个对策,用金钱贿赂楚国能够和楚怀王说得上话的身边人。
楚臣对张仪入楚,被关,被打,没被杀,也没被放,展开了商议。
楚国朝堂,也出现了分歧。
张仪是平民,也就算了。可,他的身份,是秦相。
有的人建议:打也打了,关也关了,楚王的气也出了。不能杀,是不是该放了他。如果把张仪杀了,秦国定会来闹事。秦、楚两国再起战端,那就会死很多人。
也有的人说:把张仪杀了,平息怒气。这家伙关在牢狱,犹如度假,心安理得,还潇洒不已。一副欠杀的表情,太明显了。张仪是楚国的敌人,不杀了出气,还拿粮食给他吃,这太没面子。
还有人说:不要中了张仪的诡计,成全了竖子名声。张仪不傻,敢入楚,定包藏祸心。为了张仪不值钱的脑袋,丢了黔中郡,不值得。还会让两国继续开战,划不来。
楚怀王也不傻,知道杀张仪,意味着什么。他身为一国之君,就这样放过了张仪,面子往哪里搁?如何给臣民交代?
他不杀张仪,也不放张仪,要将对方折磨得够惨。关起来,打他,出气,还是可以的。
群臣拿捏不准楚怀王心中想的是啥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