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篇(9)(1/4)
第三次中原大战
丹阳一战,秦国斩杀楚国八万,俘虏近七十名战将。秦国携带胜利的余威,一举拿下汉中,占领上庸。楚国败报,一封又一封送到了楚怀王的面前。
楚怀王看着前线送回来的败报,气得浑身发抖。
剧情,发生总是太快了.
楚怀王没想到首战告捷,结果,却落得个丹阳惨败,被斩杀了八万楚国男儿。楚国丢了汉中,还失了上庸。
这一刻,楚怀王清醒地认识到,秦国,比他想象之中还要强。
秦国已经有实力和楚国叫板天下。
楚国看似强大,果真是不堪一击!
面对前线惨败,摆在楚怀王面前,有两个选择。
要么,停战议和.
要么,继续打下去。
有些楚臣义愤填膺要求打下去,为阵亡的将士报仇。有的楚臣建议,言和停战。也有的楚臣,不加入任何一派,保持中立。
楚怀王也没有表明态度,让朝臣商议出一个合理的结果。
大臣靳尚根据楚怀王这些表现,看出了对方心中所想。此战惨败,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按照楚怀王的性格,定会一战到底才是。然,楚怀王沉默了,这说明他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
面对惨败,楚怀王在想什么呢?
不错,在战与和面前,楚怀王摇摆不定。
战,又担心打不赢秦国。
和,无颜面对战死的数万儿郎,尤其是屈氏男儿。
楚怀王不能做决定,就把这个锅,扔给了大臣。
靳尚等人为了替楚怀王排忧解难,站了出来,主张与秦国言和。
既然要言和,总要有理由才行.
那么,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
他们认为此战败得如此惨,伤了元气。等到恢复国力,伐秦雪耻。此时伐秦,只会增加伤亡。
面对国耻,有人言和,自然有人厉声反对。
昭阳等人怒斥求和之人。
他们有打的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