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篇(18)(2/2)
此人,最擅长的本领就是欺上瞒下,再加上妒贤忌能,不听他话,能力比他强的人都被无情的打压。
这就导致齐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真正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阿谀奉承之辈,位居高堂。齐国上下,敢于说真话的人,也就太少了。
虞姬做为一个弱女子,敢于讲真话,比很多男儿都要出色。
齐国很多男儿都不敢说真话,为何这个弱女子要讲真话呢?
也许,虞姬是在齐威王身边能够讲得上话的人。
也许,虞姬看不惯周破胡的行事作风。
也许,虞姬是对家国的考虑,还有就是因为对齐威王的爱情。
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总之呢?这个柔弱的女人,做了一件大胆的事:劝谏。
可,这个女人,不知道含蓄,选择了大胆直言,“请君上罢黜周破胡。”
这样的话,齐威王听得多了,也没在意,问,“罢黜他,谁替我干事。我还能专心玩吗?”
虞姬揭露了周破胡不贤,又结党营私,把齐国搞得一团糟。虞姬还举荐了贤者,北郭先生。这就是齐威王时期,有名的虞姬劝谏。
齐威王没把虞姬的话当回事,心想,“你一个女人懂什么。”
虞姬的话,传到了周破胡的耳里,却差点要了她的命。
周破胡见虞姬敢揭他短,想办法除去这个女人。对于周破胡来说,造谣、诽谤,无中生事,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于是,捏造了一个虞姬私通的罪名。
普通人带了绿帽子,都会拔刀相向,更何况君王乎?
齐威王是一国之君,还是一个男人。听到自己的爱妾与人私通,顿时勃然大怒,并将其关在九层高台,并命人彻查此事。
周破胡常用的手段就是打压、贿赂、收买。
很快,虞姬私通被证实,还写了一份完美的报告,报告上还有签字画押。
冷静下来的齐威王看着这份报告感觉有些不对,但,他也不招人来问。
毕竟,这位少年君王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于是,齐威王带着怀疑和怒色亲自去问虞姬。
齐威王和虞姬感情深厚,他不相信她是这样的人。
但,报告又在面前,铁证如山,他怎能不信。
虞姬也是坚强的女人,被污名节,还被心爱的人不信任,竟然没有选择‘愚蠢的方式’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相反,沉冤得雪的信念,支撑着她好好活着。
齐威王拿着供词,问,“这是真的吗?”
“我还以为你不会来见我了。”虞姬被关在九层高台,整日以泪洗面,心也死了,怎么也没想到齐威王会来看来。
“我不该来。”齐威王听对方的语气很不欢迎自己,又问,“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的。”
“我因为说实话,被人陷害,你也信了。”虞姬也没责怪他,又说,“临死前能够在见你一面,我死也瞑目呢?”
齐威王见这个女人还不说实话,怒色道:“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
虞卿看着气愤填膺的齐威王,也没有解释,反而说了很多有学问的话,比如玉入泥,不污;柳下惠坐怀不乱;瓜田李下等等。简单来说,自己因为说了真话,被人陷害,夫君不信任我,没人帮她昭雪。
同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齐威王,做为男人,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很失败。
齐威王见对方哭得很是厉害,也觉得对不起夫妻情分。于是,决定一查到底。
齐威王一查,还真发现了问题。
齐威王得知有人敢欺骗自己,还冤枉了自己的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大骂说,“好个周破胡,欺压大臣也算了,还敢欺骗我,我的女人都敢动。看我怎么收拾你。”
齐威王为了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昭雪,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男人。齐威王收起了玩心,承担起君王该有的责任和使命,开始了励精图治,整顿吏治。
齐威王释放虞姬,处决奸臣,重用即墨大夫,烹煮阿城大夫。齐国的吏治又开始清明,国力也变得强大起来。
齐国强不强大,自己说了不算。战争,才是检验唯一标准。
魏惠王伐韩,齐国助韩伐魏,也是检验自己最佳标准。
可,朝臣在早救与晚救之间,争论不休。
十年前,助赵伐魏,齐国有个谋臣段干木。
十年后,助韩伐赵,齐国又有个谋臣叫张丐。
这个人为啥叫张丐,好奇怪的名字。
至于什么原因,也就不得而知。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个性。
也许,是他的父母没有文化。
总之,在助韩伐魏,一个叫张丐的人,站了出来。
齐威王问朝臣,如何助韩伐魏。
张丐认为,韩国不是赵国,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一旦,韩国抵挡不住,就会屈服魏国,去晚了,救援也没有意义。
赞成晚救的人认为,去早了,就会和魏国正面交锋。韩国没有面临存亡,也不会感激齐国的好意。等到韩衰魏疲,救援才会有意义。
齐威王也赞成晚救,既可以削弱魏、韩,还能让韩国感激齐国,何乐不为呢?
当韩国五战皆败,魏军兵围新郑,韩使再次来到齐国求助。
齐威王见韩国是真的支撑不住了,以田忌为将,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再次出征。
孙膑看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喊道:“师兄,我们又要见面了。”
齐国卷入韩、魏之争,楚国、秦国、赵国见了,也攻伐魏国。第二次中原大战,也拉开了序幕。
那么,第二次中原大战,魏惠王以超对多强,是成功,还是失败。
是功业走向巅峰,还是走下坡路呢?
庞涓和孙膑,十年后在战场上再次相遇。这对相生相杀的师兄弟,最终会走向何方。谁,会笑到最后。
是身残志坚的孙膑,还是不可一世的庞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