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篇(16)(2/3)
魏惠王第一个要处理的外交关系,那就是赵国。
魏国携带胜利的余威,逼迫赵成侯在漳水之边,签订盟约。魏国遵从协议,从邯郸撤军。
魏、赵两国关系,开始缓和。
赵成侯签订漳水盟约之后,打击了他的万丈雄心,加上合约的屈辱,最后郁郁而终。
赵肃侯继位后,发出声名,条约无效,发动了对魏国的战争。
赵肃侯是进攻型的对手,永不服输。
魏惠王后三十几年,几乎都是与赵肃侯在战争之中渡过。赵肃侯也成为了魏惠王,后半生主要对手之一。
当然呢?后来还有一个主动进攻的对手,这就是秦惠王。
秦、魏两国争夺河西,也在这位对手进攻下,画上了句话。
魏惠王处理完赵国之事后,又与齐、楚、宋、卫、韩等诸侯相互交好,制定停战协议。
魏惠王与诸侯和睦相处,国家陷入安定,开始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这时,天下初定,各国也在变法图强。
齐、秦,开始了第二次变法。
韩国,也以申不害变法。
燕国继续保持沉默。
楚国与越国打得不亦说乎。
倒是赵国,成为了最忙的人:夺地平叛,征战诸侯。
趁着国际环境优越,魏惠王用了十年的时间,再次将魏国的国力,恢复到邯郸之战前。魏国得到发展,魏惠王开始膨胀,又想对中原诸侯出手。
可,上一次被诸侯群殴的事,他也没忘。
欺负宋、卫小国,也没有意思。若把魏剑指向大国,他也不知道是伐赵、伐秦,还是伐楚?
庞涓提议,向西灭秦,这样才能壮大魏国的实力,还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魏惠王也想起与中原诸侯大战时,秦国偷袭,占据河西元里、少梁,攻克上郡的固阳,渡河围困安邑。
秦国现在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秦国,实行了第二次变法。再不压制秦国,等到他强大起来,魏国就惨了。
伐秦,既是为了削弱秦国,也是为了十年前那一战,报仇雪耻。
再说呢?中原诸侯轻蔑秦国,魏国伐秦,也没诸侯帮他。还有就是,周天子多次给秦国发去贺电,封他为诸侯伯长的事情,也让魏惠王不爽。
谁让魏惠王不爽,注定要挨揍。
魏惠王休养生息十年,早已经耐不住寂寞,他要搞点事情出来。
于是,魏惠王打算效仿姜齐恒公,以会诸侯,争霸天下。
魏惠王以这样的名义,也可以看出,那些诸侯国是给他面子的。等到事后,对于不给面子的人,挥出魏剑,灭之。
魏国以会诸侯之名,攻伐秦国的消息,传到了秦都咸阳。
话说?秦国的国都不是栎阳,怎么会是咸阳呢?
那,这又要从秦孝公继位开始说起。
少梁之战后,秦献公甍逝,秦孝公继位。
此战,打醒了秦孝公。让他知道,变则强的硬道理。
秦孝公在国都栎阳颁布招贤令。这时,公孙鞅拿着简历,还有李悝变法成果《法经》来到秦国找工作。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以公孙鞅为首,颁布《垦草令》,为变法拉开序幕。
由于垦草令的推行,让秦国经济发展迅速。秦孝公看到了变法的好处,决定大力推行。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在秦国推行第一次变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