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篇(15)(1/2)
庞涓与孙膑
庞涓要做一名出色的救火员,替领导魏惠王解决问题。
那么,他就要放下眼前即将建立的功业。
于是,庞涓将攻伐邯郸的任务交给了魏太子,立马率领七万魏武卒驰援大梁,四处灭火。
接下来,看一下,庞涓救火员的出色表现吧!
庞涓率军离开邯郸,过了漳水,抵达中牟。
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从中牟南下,抵达邺城,一直往南走,就能抵达大梁,与齐军开战。另一条路是转战宋、卫,先教训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诸侯国。
常年征战的庞涓也知道,率军前往大梁,与齐国开战,也不能取得全局的胜利。
他不出手则已,要出手,就要干出大事。他不仅要解了大梁、襄陵之围,还要灭了宋、卫。
庞涓没有直接去大梁,反而选择了一条路线,前往平陵。
诸将皆不懂,大梁告急,你不去救援。反而去平陵,到此一游。你对君上,太上心了。
庞涓要去平陵这座小城,是他的战略部署。
别看平陵城小,但地大、人多、兵强,也是魏国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
平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西接大梁。庞涓与平陵守军汇合,宋、卫两国君臣,就会自乱阵脚。
那么,围攻襄陵的宋、卫联军,便会回援,襄陵之围就解了。
这步棋,走得恰到好处。
但,其他人不明白庞涓的良苦用心。
很多人举手,表示反对,又提问。
一人问道,“大梁之围怎么办。”
庞涓轻笑问,“齐将是谁。”
那人愣了一会,随后答:“田忌。”
“此人,我听都没听过。”
庞涓看着诸将不解的神色,为了印证自己的话,又说了下一句:
“此人,因是田氏一族的人,才有机会统兵。又趁我不在,兵围大梁。齐将就是无能的人。”
诸将虽知庞涓军事才华了得,为人也充满自负,但,他未免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齐将田忌没有才华,岂能成为领兵伐魏的主将。
难道是齐威王看错了人。
当然,田忌现在的确是没有任何战绩。
齐威王是否看错了人,只有时间来检验答案。
庞涓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又得出这样的结论?
庞涓说齐将是无能的人,除了自负,就是他看到的。
庞涓看到了什么,断定齐将无能呢?
庞涓说齐将无能,并非自傲,而是有原因的。
庞涓攻伐邯郸之时,也了解齐国的动态。赵国派人向齐国求助,他也担心齐国插手,要拟定好应对之策。
齐国出兵十万,解救邯郸之围。庞涓估摸着,又有一场恶战、硬仗要打。再加上宋、卫两国加入齐国阵营,更让他感到不安。
诸侯联军势大,又是精锐。
庞涓要以一打四,还是很难的。
卫、宋联军不足为惧,但,能壮大声势。同时,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至少,卫、宋加入,向其他诸侯表明,魏国伐赵是天下诸侯的共同敌人。
赵国还有可战之力,齐国称雄东方数百年。
魏国对战赵、齐、宋、卫四国联军,的确有压力。
庞涓还没有新生力援军,真是太为难了。
那么,魏国疲惫之师,能阻挡赵、齐、宋、卫四国联军乎?
就在庞涓拟定对战之策,传来消息:齐国分兵两路。
一路齐、宋、卫联军,围攻襄陵。另一路主力前来救援邯郸。
庞涓看不懂对方的战法,齐将搞什么呢?
三国联军势大,汇合邯郸赵军内外夹攻,一战而定,岂能不胜。
可,齐将咋会愚蠢地分兵自弱呢?
只有一个结论:齐将不会用兵。
既然,齐将分兵,也没有了宋、卫联军。
这个情况,对庞涓是有利的。
此时,庞涓有信心,击退前来驰援邯郸的齐军。
可,让庞涓没想到,齐将违背齐侯的命令,不去邯郸,反而去了大梁。
刚开始,庞涓认为齐将,懂军事,走了一步好棋。来到平陵,才发现,齐将之举是害怕他,不敢一战。
齐将想以围攻大梁,逼他回援,首先就该拿下平陵。否则,宋、卫不安,粮道还容易被截断。
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会做出愚蠢的决定。
再加上平陵守军,击退了齐军。
庞涓又得出一个结论:齐军的战力,也不咋样。
通过这些现象,庞涓断定:齐将无能,齐军是乌合之众。
如果他是齐将,这场驰援之仗,就该这样打。
要么,率联军直扑邯郸。
要么,趁着魏国主力在赵国邯郸,抓住战机,率联军拿下大梁。
当然,庞涓还考虑到一个原因,会不会是齐将有意示弱,来迷惑他,隐藏齐军真实的战斗力?
这也是有可能的。
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
可,攻打平陵的两路大军,被守军击退。这又如何解释呢?
齐将平陵没有拿下,就去围困大梁。他就不怕被抄了后路,断了粮道?
这些种种迹象只能说明:齐将不懂军事,不知兵法,胆小懦弱又怕事。齐军战力弱,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庞涓放松了戒备,欲见大功,当着魏国君臣的面,歼灭数万齐军,解大梁之围。
当庞涓率军火速赶到大梁,与齐军交战,一触即溃,更加证明了他的推断。可,抵达大梁城下,没看见齐军主力的身影。
庞涓心想,“定是听到我的名声,吓跑了。”
是的,听到庞涓回援,齐军消失了。但不是被庞涓的名声吓跑的,而是战略撤退。
那么,齐军数万主力去哪里呢?
总不能,上天入地了吧!
要有这个能耐,天下霸主,早就是齐国。
可,他们去哪里了呢?
原来,庞涓回援大梁的消息,很快被田忌、孙膑得知。
田忌围了大梁这么久,总算可以和魏国好好打一仗,笑说,“这一天,我等很久了。今天,总算是等到了。我到想看看,是魏武卒厉害,还是我竞技之师更胜一筹。”
田忌鼓舞士气,准备和魏国正面干上一仗。
可,孙膑对这件事,没有给出反应。
毕竟,魏国强大,这是用武力印证的。
齐国正面对战,很难打赢。
既然,正面对战不能取胜,那就想其他办法。
有困难,就要想办法。
成年人的拒绝,不会说反对,有时候是默不出声。
田忌见状,问,“兄弟,你干啥呢?与魏国开战,不是我们想要的吗?”
孙膑吐出三个字,“不能打。”
“你说什么?”田忌对个结果,很难接受,气急地问,“怎么不能打。”
孙膑说出不能打的原因,“我们的对手是庞涓,要想赢,就不能正面硬拼。”
普通人听到这句话,定会怒火中烧,那颗小宇宙,定要爆发。这也是很多名将,喜欢用的招数:激将法。
诸葛孔明也喜欢用这招,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名将之流,都中过此招。
有的人对你说这句话,你第一反应:我会打不赢他,真是天大的笑话。
随后,你的第二个反应:立下军令状,用胜利来证明对方看错了。
因此,常会听到一句熟悉的话:此战不胜,提头来见。
可,孙膑对田忌说这句话,并不是激将法。
而是,魏国真的很难打。
他的师兄庞涓用兵,无人能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