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篇(11)(2/3)
3、宗法观念强烈,还是捍卫者、执行者。
4、为了稳定赵氏宗族内部团结
这几种说法,是公认的。
但,我有不同的见解。
赵毋恤被赵简子指定为接班人,这是合理合法的。
就像现在,父母立下了遗嘱,将财产交给谁。这是合法的。
赵毋恤继位后,也有很多出色的表现:灭代、灭知、插手中山、扶持晋哀公、成为晋国执政。
再加上刺客豫让,他的名声已经有了。
说他将位置让给哥哥的孙子,是为了博取美名,到有点哗众取宠。
此时,他的名声已经在外,不把位置让出去,也会留下名声。
你说他是因为夺了哥哥宗主的位置,为了还恩。
这个观点,也很难站得住脚。
最是无情君王家,这才是常态。
赵毋恤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赵简子指定的合格继承人。
也就是说,他被指定继任人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不是阴谋诡计。
如果你说他是夺,这就有点过分了。
毕竟,选接班人的是赵简子。
再说,赵毋恤继位,善待兄弟,也没干同门相残的事情。
而且,赵毋恤对兄弟都很好。
打下代郡,他不是赏赐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封给了伯鲁,还给了荣誉,代成君,并且是世袭。
按理说要弥补,也弥补了。
恩情,也还了。
以接班人的形势,还恩情,这也太大了吧!
你说他是宗法制的捍卫者。
这也有点牵强附会。
什么是宗法制。
它是根据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及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简单说就是遗产继承顺序。
中原诸侯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孙继承制。但,嬴姓赵氏多了一条:择贤。
赵毋恤这样做,这不是诋毁他老爸的英明决定,也是说自己得位不正。
这,还能叫宗法制的捍卫者?
再说了,宗法制真的比亲情重要。
你说他是为了稳定赵氏内部的团结。
这更站不住脚了。
首先,伯鲁一脉,只是占据出生时间早。但,对赵氏没有太大的贡献。灭代郡、晋阳大战、亡知氏、扶持新君、平衡韩魏等等,都是赵毋恤在支撑着。
其次,赵毋恤为政也有四十多年。他的影响力,遍及了赵氏内部,势力也根深蒂固。他说话,很有份量,谁敢反对。
第三,那就是赵毋恤五个儿子,都不是很傻、很笨,而是有能力的人。赵毋恤这样做,就不怕引发五子夺位。这样不仅不能维护内部稳定,反而还会带来灾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