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篇(11)(1/3)
一个充满谜的男人
春去秋来,转眼又过了十几个春秋。
此时的赵毋恤,已经近八十岁了。他的生命已经快走到尽头。
身为一家之主,赵毋恤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死后,家业能否后继有人。
在接班人这个问题上,也是赵毋恤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然,赵毋恤的这个选择,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
赵毋恤做了什么选择?
传位:不传子,传哥哥的孙子。
也就是说赵毋恤没有把自己的家业,传给自己亲生的儿子。而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交给了哥哥伯鲁孙子。
为什么是伯鲁的孙子呢?
是因为赵毋恤活得久,熬死了伯鲁和伯鲁之子代成君赵周。
简单说伯鲁的孙子成为赵氏的下一任宗主。
赵毋恤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年龄大了,糊涂了,傻了吗?
好不容易打下的家业,怎会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哥哥的孙子。这个人就是伯鲁之孙,代成君赵周之子,也就是未来的赵献侯。
想不明白,完全想不明白。
不仅是帝王家,就连普通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家业,能够被自己的子女继承。
这就好比一户人家,有几个儿子。
管事的觉得小儿子能力强,把家业交给小儿子。
小儿子努力打拼,有声有色,却把家业交给了哥哥的孙子。
不是自己的儿子,也不是自己的孙子。
这,能想通吗?
除非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小儿子没有子嗣。
难道是赵毋恤没有儿子?
还是说他的儿子不能堪当大任?
赵毋恤活了七八十岁,生育能力也是有的,他的子嗣,记录的有五个儿子。
那么,赵毋恤是高龄。
他儿子也会有儿子。
伯鲁都有孙子,他也有孙子。
且不说他孙子如何,他的这五个儿子跟他打天下,守家业。
都是历经晋阳大战、灭知、击晋出公、干涉中山等重大事件的人。
你说他们没有能力,能在乱世中存活,这也说不过去。
要说,他们只会读圣贤书,不懂战阵,守不住家业,这也是不可能。
那么,赵毋恤是那根脑筋不对,选择了将家业交给了伯鲁的孙子呢?
这也是后人疑惑赵襄子传位fēng • bō之谜。
以下有几种说法。
1、博取美名
2、还伯鲁之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