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篇(6)(1/3)
不要高估自己
赵毋恤亡代,一战成名,不仅为赵氏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得到赵氏一族的认可。众人这才相信,赵简子的眼光,没有看错人。
赵简子死了,晋国政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晋国六卿,经过兼并,攻伐,演变成为了四卿。
这四卿就是知氏、韩氏、魏氏和赵氏。
韩氏宗主是韩康子虎,魏氏宗主是魏恒子驹,赵氏宗主是赵毋恤,知氏的宗主是伯瑶。
那么,这四位宗主,谁更厉害,那家实力更强。
毋庸置疑,最厉害的人物是伯瑶,实力最强的是知氏。可,令人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最强的伯瑶输了。最强的知氏领地,被瓜分了。
赵毋恤是如何击垮比自己厉害的伯瑶?又是如何守住先祖的英明和赵氏的领地?
赵毋恤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不要高估自己,轻视其他人。
赵简子活着的死后,还能平衡四家的实力。赵简子一死,这道平衡就被打破。
公元前475年,也就是赵简子死后,知氏的宗主伯瑶,成为晋国新的执政。
那么,伯瑶是怎样成为知氏宗主?
又是如何成为赵简子之后,晋国的风流人物?
他又是如何欺压韩、魏,打击赵氏?
他联合韩、魏攻伐赵氏,晋阳之战,为何最终落败?知氏独大,最终落得封地不存,宗庙被毁呢?
话说知氏上任宗主,知宣子,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都有各自的本领。然,伯瑶不是嫡长子,因为受其爱,逆袭人生,成为了知氏的宗主。
伯瑶硬件条件很好,软件实力也不错。再加上天资不错,又高,还帅。
不仅如此,还爱学习,勤奋努力,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所以,他成为了知宣子选择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知宣子选择伯瑶的时候,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赞成的人,都说伯瑶文治武功不错,有才华,懂朝政,又善战,长得好看,果敢、有魄力,能够引领知氏登上新的阶梯。
反对的人说他,心狠、不仁、道德不行。
德与才,摆在了范宣子的面前。
范宣子经过一番慎重地考虑之后,最终选择了有才的伯瑶。
范宣子的选择,有错吗?
答案很明显,没错。
晋国六卿,经过残酷的斗争、兼并,只留下了四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