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 29 章(1/2)
李房子三进,李穆母亲卢氏,就住在第二进的北屋里,是为正房。
洛随李穆走出两人所居的东厢房,后跟了阿菊等人,穿过昨夜办喜宴的庭院,便到了北屋抱厦之。
她心中还恼着,见李穆上了台阶,迈步继续朝里走去,一磨蹭,人便落到他的后。
“阿姆!阿兄阿嫂来了!”
忽然,屋里传出一道丫头的说话之声,声音里充满了欢喜。
接着,伴着一阵脚步声,传来拐杖顿地的声音。
“阿母,你小心,快坐回去!”
李穆立刻几步并做一步,跨进槛,伸手扶住了一正从里头走出来的妪。
洛抬眼望去,不禁一怔。
出来的这妪,年近半百,穿一簇的起暗花石青底衣裳,头发灰白,梳得整整齐齐,面容端正,带着笑容,眼角皱纹舒展了开来,人看起来非常和。
叫洛惊讶的,是她手里拄着一根拐杖,以杖地,仿佛眼睛有不便。
“我己会走!你妇呢?别管我,快去接她,莫冷落了人。”
妪脸上带笑,推开李穆的手,低声催促。
原来李穆母亲卢氏竟是双目失明。
阿菊和琼树樱桃等人有惊讶,停在了洛的后,面面相觑。
李穆回头,看了洛一眼。
洛这才回过来,提起裙裾,快步上了台阶,来到李穆母亲面,迟疑了下,终于低低地唤了一声“阿”。(婆婆)
卢氏欢喜不已,手朝着洛的方向,轻轻摸了过来。
洛忙将己的手伸了过去。
妪那双掌心布满了茧的手,轻轻地握了一握她一双柔荑,便松开了——既亲近,不至于显得过度亲热而惹人反感。
“多好听的声音!多软和的手啊!好孩子,快进来,别站在外头了!”
她笑着说。
“阿往后唤我阿弥便可。在时,阿耶阿娘都这么叫我。”
李穆虽然极其可恶,但眼的这妪,却无论如何叫洛讨厌不起来。
听她夸赞己,她有耳热,轻声接道。
“多好听的名字啊!”
卢氏念了几遍阿弥,笑着,才边那丫头扶回到中堂的一张坐榻,慢慢地坐了回去。
洛见李穆还瞧着己,咬了咬唇,跨进槛,他带着,两人并排跪到了置在妪面的跪席之上,向她行郎妇叩见之礼。
李穆拜完,先起了。
阿菊上来。
洛取了预先准备好的枣栗和一双鞋,呈上作献礼。
卢氏微笑着收了,叫边那丫头取来己预先备好的见面礼。
洛纳了,道谢。
卢氏叫她起来,问她路上来时的辛苦,如此话了几句闲话,笑道:“我这里无事了,你们回吧,不必守我跟。京口地方不大,但我从眼睛好时,记着江边金山附近景致还是不错,有金山寺,还是从奉皇帝敕令所造。穆儿这时都在中。你若想出去转转,尽管叫他陪你,四处瞧瞧去。”
“穆儿,听见了没,带阿弥四处走走。”
卢氏转向儿子的方向。
“知道了,阿母。”
李穆应声,恭恭敬敬。
洛用眼角余光睨他,见他两道目光正投向己,立刻偏过脸。
卢氏摸到放在手边的拐杖,站起来要回屋了,李穆上去扶她。
洛动了动脚。
卢氏仿佛感觉到了,笑着朝她的方向摆了摆手:“昨想必累到你了,你管回屋歇着吧。”
说着,叫了阿停。
那丫头应声而上。
卢氏笑道:“她叫阿停,是穆儿的阿妹,今年十三岁,熟知这里。你若有不知道的事情,尽管问她。”
阿停脸圆圆的,胳膊粗壮,看到洛的第一眼,便双眼发亮,一副想接近,不敢靠近的样子,方才站在卢氏后,一直偷偷瞧着洛,听到卢氏提及己,小心翼翼地从卢氏后走了出来,忸怩着道:“阿嫂,你若不嫌我笨,有事尽管差我。”
洛猜这丫头应是卢氏跟的养女。因先没人和她提及过,并没准备见面之礼,便从己手腕上拔下一只金镯子,走过去笑道:“怎会?往后我有不知道的事,便问你。”
阿停不敢要,急忙摆手后退。
卢氏听着动静,仿佛猜到了这场景,笑道:“你阿嫂给的见面礼,收下吧。”
阿停这才停下,看着洛将那只美丽的绞花金镯套到了己的手腕上。
洛手腕纤细,金镯照她尺寸所打。阿停虽然比她小了三两岁,两人头却差不多了,胳膊更是粗壮,那只秀的镯子套到她的腕上,并不十分相称。
阿停却极是欢喜,脸红红地道谢,随即转向李穆,欢天喜地地举起己戴着镯子的胳膊:“阿兄你看,阿嫂送我的!”
李穆看了眼洛,朝阿停笑着了头:“你先陪阿嫂回屋。”
洛看着李穆扶着他母亲回了后堂,己才回了屋。
……
李穆送母亲回了房,扶她坐下,转给她倒了杯茶,送到她的面。
卢氏没接,脸上方才的笑容,渐渐消去了,道:“穆儿,你给我说实话,你到底是如何娶到高相公的女儿的?”
李穆笑道:“阿姆,你怎问这?先不是和你讲了吗?儿子舍命救了高相公的侄儿,他感激我,便将女儿嫁了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