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通衢(3/4)
这两次对峙,给张汉卿的援军争取到了时间。赵荣华闻张汉卿到前线,也急忙收拾溃兵返回第一线,终于使局势转危为安。
对于战场上的虎将,张汉卿从不吝褒奖之实。这差不多只有一个营的兵力,竟能挡住川军不下两千人的冲锋,军官的胆量和能力都值得敬佩。张汉卿问赵荣华:“那支挡住川军的部队,负责军官是谁?”
赵荣华不假思索:“于学忠。”他能一口叫出名字,是因为他是自己胜似胞弟的亲人。
18混成旅旅长赵荣华自幼失怙,于学忠父母将其抚养成人。赵荣华升任旅长后,邀请于学忠到该旅充当炮兵营营长。本来只是一种报恩的想法,想不到竟然在这种情况下得其死力相助。
张汉卿所高兴之事,倒不是打了胜仗,而是找到了于学忠这个当年被吴佩孚、张学良、蒋介石、毛爷爷等竞相青睐的优秀将领。
本来正史上这次是吴佩孚看中了于学忠,但是最终于学忠还是投奔了奉系。历史上张作霖父子也对于学忠信任有加,“9?18”事变后,张学良背负“不抵抗”的罪名下野。在赴欧美考察之前,张学良把东北军全部交给于学忠指挥。
在张学良准备发动“西安事变”时,于学忠曾问过张学良:“你这样做,何以善其后?”张答道:“说干就干,何必顾虑那么多?”于说:“要干就得干到底,决不可半途而废。”后来,“半途而废”的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陪蒋上飞机前,张学良再一次把大部分东北军和自己的财产交给于学忠掌管。
此后的于学忠,将知遇之恩置于首位,处处以张学良的利益作为自己取舍的标准,甚至为此不惜逆势而动:他曾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4次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请求释放张学良,但一直没成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爷爷亲自点名让他做赴朝慰问团团长,他却拒绝了这次莫大的荣誉,因为他觉得自己“凡事低调,张学良的日子就会好过点。”他曾对部下说:“张副司令叫我照顾东北难民、守住华北、坚决顶住日寇的进攻,我都做到了。我要等他自由了,将东北军交还给他。”在张学良90岁寿辰时,他辗转听到这些话后不胜感慨,说:“我忘不了于学忠,他是我的左右手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