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林清玄散文集 > 分节阅读 32

分节阅读 32(3/3)

目录

其实,这四个字学问极大,它有十六种排列组合,每一种组合意义几乎是一样的,

以心字开头有四种组合:“心即是佛,心是即佛,心佛即是,心即佛是”,以佛字开头

也有四种组合:“佛即是心,佛是即心,佛心即是,佛即心是”,几乎完全肯定了心的

作用,佛在这里不再那么高深,而是一切佛法全从行念的转变中产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可以不再从“空”的角度在经文中索解,有时一个平常心就能在佛里转动自如了。

我最喜欢的讲佛法是“维摩经”里的一段,维摩诺间文殊菩萨说:“何等为如来种?

(什么是如来的种子?”)文殊说:“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恙、痴为种,

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人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

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文殊并且进一步解释:“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

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

湿淤泥,乃生此华。”

在这里,文殊把人世间烦恼的意义肯定了,因为有一个多情多欲的身体,有愚昧,

有情爱,有烦恼才能生出佛法来,才能生出如来的种子,也就是“若有缚,则有解,若

本无缚,其谁求解?”把佛经里讲受,想、行、识诸空的理论往人世推进了一大步,渺

小的人突然变得可以巨大,有变化的弹性。

在我的心目中,佛家的思想应该是瘸子的拐杖,顽者的净言,弱者的力量、懦者的

勇气、愚者的聪明、悲者的喜乐,是一切人生行为中的镜子。可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

讲佛法的“有道高僧”大部分忽略了生命的真实经验,讲轮回,讲行云。讲青天,讲流

水,无法让一般人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过去旅行访问的经验,使我时常有机会借宿庙宇,并在星夜交辉的夜晚与许多有

道的僧人纵谈世事,我所遇到的僧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为僧的,大多数并在生命的行程遇

到难以克服的哀伤烦恼挫折痛苦等等,愤而出家为僧,苦修佛道,可是当他饲入了“空

门”以后,就再也不敢触及尘世的经验,用这些经验为后人证法,确实是一件憾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住在佛光山,与一位中年的和尚谈道。他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

毕业生,因为爱情受挫,顿觉人生茫然而适入空门,提到过去的生命经验他还忍不住眼

湿,他含泪说:“离开众生没有个人的完成,离开个人也没有众生的完成;离开情感没

有生命的完成,离开生命也没有情感的完成。”也许,他在孵说里是一个“六根不净”

的和尚,但是在他的泪眼中我真正看到一个伟大的人世观照而得到启发,他的心中有一

颗悲悯的如来的种子,因为,只有不畏惧情感的人,才能映照出不畏惧的道理。

心有时很大,大到可以和诸佛平等,我们应该勇于进入自己的生命经验,勇于肯定

心的感觉,无明如是,有爱如是,一切烦恼也应该做如是观。

——一九八二年六月二日

归彼大荒

每年总要读一次《红楼梦》,最感动我的不是宝玉和众美女间的风流韵事,而是宝

玉出家后在雪地里拜别父亲贾政的一段:

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

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上只留一个小厮侍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打发人起岸到家,

写到宝玉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

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

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

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以喜似悲,贾政

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答言,只见船头上来了

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

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哪里赶得上,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

知是哪个作歌曰:

“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濛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

兮,归彼大荒!”

读到这一段,给我的感觉不是伤感,而是美,那种感觉就像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