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2)
“贵国向太平洋进军固然意义重大,但是考虑到准备不足,不妨先解决俄国问题,参加德国的对苏战争。俄国溃败之后,贵国就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南进了。”
在东京,德国大使欧根·奥特也奉命向日方指出:“鉴于事态的迅速发展,日本应迅即对苏俄采取军事行动。”并带有威胁的口气说:“若日方在苏俄被击溃后始采取行动,势必影响其道义和政治地位。”
陆相东条对希特勒出尔反尔的态度有些不解。他想:“过去一直鼓动我们南进,说我们的北方是可靠的;现在又要我们北进,莫不是想让我们去为他们探虎穴呀?……”
第二天,东条就带着这一问题前来拜会奥特大使,探询苏德前线的战况。这位秃顶短髭、眼睛狡黠、身着便服的将军,酷似一位审慎的生意人,在投资前掂量着他的同伙是否会破产。席间,奥特努力使东条相信,前线的战事顺利,莫斯科“厄运已定”。由于大使故意对“胜利”夸大其词,反而使东条提高警觉。他想,希特勒的闪击战并未取得成功!东条不相信奥特的话,悻悻地走了。不久之后,陆相又让大岛将军在柏林进一步摸底,为他取得第一手材料。
大岛大使很快来了答复。报告说,根据陆相的吩咐,专程拜访了外长里宾特洛甫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凯特尔陆军元帅。关于苏德战况,陆军元帅解释说,进攻速度放慢是由于交通线拉长,后勤供应跟不上。凯特尔说:“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中,实际进程比计划落后3周是不足为奇的。”
东条摸了底,更加坚定了他的“南进”决心。在下一次的内阁会上,他鼓动近卫通过了一篇题为《目前形势下国策提纲》的文件。这就是日本南进政策不变。第一步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关于这一点,通过向维希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希望实现不流血的占领,如果劝说无效,就诉诸武力,甚至不惜冒与英美开战的危险。就这样,一场冗长的辩论宣告结束,从此使日本朝全面战争的方向又迈出了一大步。
为了清除松冈对军方政策的干扰,东条建议近卫首相立即把他免职。但是,近卫却不想与松冈闹翻,因为松冈在与希特勒和斯大林会谈后,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近卫决定找个借口把松冈搞掉,他要求全体阁僚集体辞职,然后重新组阁,起用别人当外相。他于7月16日6时30分召开内阁非常会议。近卫提出这个建议,没有人反对。松冈抱病在家。这样,这位日本外交史上最能言善辩的人物的暴风雨般的生涯就宣告结束了。
第二天,天皇要求近卫重新组阁。新内阁不到两天就组成了。动作之所以这样快,只是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人事变动。松冈的职位由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担任。丰田上任后首先做的事是电告日本驻维希大使,不管维希政府决定怎样干,日本军队将于7月24日开进印度支那。限期前一天,维希政府同意日军和平开进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驻维希大使得意洋洋地给东京拍了一个电报:“法国人如此痛快地接受日本要求的原因是,他们看出了我们意志是何等坚决,我们的行动又是何等敏捷。总之,他们除让步外,别无选择。”
赫尔读了“魔术”破译后送来的这份电报怒不可遏,竭力要求罗斯福对日本实行新的禁运,以示报复。7月26日晚,罗斯福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接着,英国和荷兰也冻结了日本资产。结果是,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全部停止。冻结资产是完成A、B、C、D四国(即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包围圈的最后一个步骤,这无疑对日本的侵略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日本统帅部的挫折感近于歇斯底里,一些法西斯军官要求及早动手。早在1941年年初,东条英机就以陆军大臣的名义发表了《战阵训》。他要求全军“攻必克,战必胜,勇往直前,百事不惧,沉着大胆,处理难局,坚韧不拔,以克困苦,突破一切障碍,一心为获得胜利而迈进”。并号召全军为天皇敢于战死,发扬武士道精神,“生而不受俘囚之辱,死而勿遗罪祸之污名”。
经过多方的磋商和长期谋算,一个进一步引向日本灾难的“南进计划”就这样出笼了。
第二部分鼓吹南进第18节迫使近卫辞职(1)
虽说南进计划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但对这样一个非同小可的决定,近卫心里总是放心不下。一天晚上,近卫把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叫到自己的私邸,问他进攻美国的取胜机会如何?山本说:“预计在头一年可能取胜;但一年后,我可一点把握也没有。”这更加深了近卫的疑虑,增强了他与罗斯福举行高级会谈的信念。
近卫文NBA29是一个fǎn • dòng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出身于豪门贵族;他是近卫笃NBA29公爵的长子,近卫家族250年来第一个由正妻所生的后嗣,他的曾祖父高兴得为此写了不少诗。他出生后8天,母亲死于产褥热,但一直到他成人后,他还以为他父亲的第二个妻子是他的生母。“在我知道她不是我的生母后,”他后来说,“我开始感到人生不过是谎言的编织物而已。”
近卫年轻时患有肺结核病。有两年工夫,他除了瞪眼看天花板和胡思乱想外,什么事也不干。从这时起,他就对失败者抱有同情感。他鄙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