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0(4/4)
“郑爱卿说的是,朕看如此处理甚好,周爱卿,你是内阁首辅,如此重大的事宜,还是要注意一些的,温爱卿的奏折,朕虽不敢完全肯定,但你和陈爱卿之间的姻亲关系,是容易引发他人之弹劾的,温爱卿也是为朝廷负责,故而提出弹劾,朕希望你不要嫉恨,散朝之后,写出来奏折,专门解释一下,陈爱卿,你也一样。”
郑勋睿提议派出人员调查的事情,皇上没有提及,这样的态度,就很明确了,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了,皇上这是要压下奏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做任何的处理了。
看来皇上还是非常信任周延儒的,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弹劾,就怀疑到身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之忠诚,但皇上招来内阁大臣和部分的大臣,将此事公开,也有敲打的意思,要求周延儒今后要多多注意。
皇上这种看似很圆满的处理方式,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弹劾的事情,既然公开了,那就必须弄清楚,该处理的就处理,要么就不公开,暗地里消化,如此轻飘飘的放过,殊不知日后的争斗会越来越激烈的。
想着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不互掐,那是天方夜谭。
想着在大臣之间玩平衡,一边掌控朝廷的局势,最终吃亏的是皇上自己。
这就是帝心啊,真的是难测。
第一百一十七章厚黑之术
沈忠仁对郑勋睿的态度有所改变,毕竟在乾清宫的表现,众人都可以看见。
从这件事情上面,郑勋睿看出来了,沈忠仁的确是忠厚人,内心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这样的人放到翰林院负责还是不错的,郑勋睿的判断,与皇上的想法不谋而合,七月初二,皇上下旨,沈忠仁出任礼部右侍郎,兼任翰林学士。
这说明沈忠仁坐牢了翰林学士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为皇上提出建议意见的,最为需要的就是忠诚,不能够陷入到朝廷的党争之中去,沈忠仁虽说在乾清宫的建议不行,但谁都可以看出来,他不偏向于任何的一方。
接了圣旨之后,沈忠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了郑勋睿的职责,负责史料编修的同时,还要负责起草制诰文书,这可不是小的职责,制诰文书牵涉到方方面面,包括皇上的圣旨,还有朝廷的敕书,负责制诰文书的事情,可以了解朝局的诸多动向,包括各地的奏折等等,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也是翰林院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
制诰文书的起草,责任重大,而且在起草文书的时候,也可以加进去一些自身的认识和观点,文字上面的游戏,朝廷任何人都是知道的,文字表达意思的轻重,在圣旨或者是敕书里面,能够有着明确的反映。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