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3/3)
临走的时候,陈友谅对老仆说:“你回去跟康公说,我马上就去江东桥,到了桥边,我叫几
声‘老康’,请他马上接应。”
老仆回去后,把陈友谅的话全向朱元璋回报了。朱元璋连声叫好,当夜派人把江东的木
桥拆掉,改成一座石桥。
朱元璋从陈友谅的逃兵那儿得到情报,弄清楚他们进攻的路线,就让大将徐达、常遇春
等分几路在沿江几个重要关口埋伏了人马。朱元璋亲自统率大军守在卢龙山(今南京狮子
山),布置兵士准备好红黄两面旗帜,规定了信号:举起红旗就是通知敌人已经到来,举起
黄旗就是命令伏兵出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陈友谅自投罗网。
陈友谅自从老仆走后,立刻下令全体水军出发,由他亲自带领,直驶江东桥。哪想到到
了约定地点,竟没见木桥,只有石桥。陈友谅的部将们都起了疑心。陈友谅想,别管他是石
桥还是木桥,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桥旁边,一连喊了几声“老康”,也没人答
应。陈友谅这才想到自己上了当,急忙命令船队撤退。
朱元璋发现敌人中计,立刻叫兵士举起黄旗,发动进攻。一霎眼间,战鼓齐鸣,岸上伏
兵一起杀出,水港里的水军也加入战斗。
陈友谅受到突然袭击,几万大军一下子乱了套,被杀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数也数不清,两
万兵士、一百多艘战船被朱元璋的将士俘获。陈友谅在部将保护下,抢了一条小船,总算逃
了命。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他养精蓄
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
南昌)。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
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决战。
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朱元璋的水军,却
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说:“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那天傍晚,
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
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
将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陈友谅突围的时
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
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这
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障碍。公元1366年,他用船
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liù • hé东南)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
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
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
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
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上下五千年
224刘伯温求雨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
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