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2/3)
子兴差点被他们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把郭子兴救了出来。
朱元璋发现起义军的几个将帅胸襟狭窄,在他们手下干事,成不了什么气候,就回到老
家,招兵买马。他少年时候的伙伴徐达、汤和,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将领,都来投奔,
不到十天,就招募了七百人,后来,又袭击元军,招降了一批元军。
朱元璋得了大批生力军,整顿纪律,加紧训练,把手下的军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
队伍,声势大振。
定远有个文人李善长,是个很有计谋的人,也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很有学问,就
留他在起义军里当谋士。有一次,朱元璋问李善长说:“现在全国到处都在打仗,什么时候
才能太平呢?”
李善长说:“秦朝末年,也这样大乱过。汉高祖是平民出身,因为他气量大,能够用人
材,又不乱shā • rén,只花了五年时间,就统一天下。现在元朝政治这样混乱,天下土崩瓦解,
您何不向汉高祖学习呢?”
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一心一意想学汉高祖刘邦。
朱元璋带着自己训练出来的队伍,连续打下滁州、和州。小明王韩林儿在毫州称帝那
年,郭子兴得病死了。小明王就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做了副元帅。
郭天叙没有什么指挥的经验,加上红巾军中大多将士都是朱元璋的亲信,朱元璋名义上
是副帅,实权全掌握在他手里。没多久,郭天叙在攻打集庆(今江苏南京)的时候,被叛徒
杀死,朱元璋就当了名副其实的元帅。
朱元璋独掌兵权以后,率领大军大破元朝水军,渡江攻打集庆,集庆五十多万军民投
降。朱元璋进了集庆,出榜安民,把集庆改名应天府。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以应天府作为
根据地,向江南一带发展。
上下五千年
223鄱阳湖大战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
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
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
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
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新来的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
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基说:“我看那些
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
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打败敌人?”
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
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满心喜欢。两个人又商量了一阵,把计策定了下来。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跟陈友谅是老相识。朱元璋把康茂才找来,对他说:“这次陈友谅
来进攻,我要引他上钩,没有你帮助不行。请你写封信给陈友谅,假装投降,答应做他的内
应;再给他一点假情报,要他兵分三路攻打应天,分散他的兵力。”
康茂才说:“这事不难。我家有个守门的老仆,给陈友谅当过差。派他送信去,陈友谅
准不会怀疑。”
康茂才回到家里,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写了信,连夜叫老仆赶到采石,求见陈友谅。陈友
谅见了老仆送来的信,果然并不怀疑,问老仆说:“康公现在哪里?”
老仆回答说:“现在他带了一支人马,驻守江东桥,专等大王去。”
陈友谅连忙又问:“江东桥是啥样子?”
老仆说:“是座木桥,容易认得出来。”
陈友谅跟老仆谈了一阵,吩咐左右摆上酒菜,让老仆饱饱地吃了一顿,才打发他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