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分节阅读 70

分节阅读 70(3/3)

目录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调查,河道阻

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

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

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

造的。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

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有个权贵想通关节,打算送点什么

礼物给包拯,旁人提醒他,别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来在端州(今广

东肇庆)做过官。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

砚到内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污一批,去讨好

那些权贵大臣。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

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直到他离开端州,从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

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好钻,也只好罢休。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

包拯是个大清官。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阎罗”是传说

里管地狱的神。)

包拯对亲戚朋友也十分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日子一久,

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

通百姓一样。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

污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

典型,尊称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得过天章阁待制、尤图阁

学士的官衔)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

说。虽然其中大都是虚构的传说,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敬慕心情。

上下五千年

193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

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

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音xū)

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

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

得暮气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解。神宗称赞

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

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

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他年轻时候,文

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

(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

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

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这样做,农民可

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

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

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