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真小说 > 风起陇西 > 分节阅读 60

分节阅读 60(1/3)

目录

有多细密的心思。人人都道三爷莽撞,可谁也没想到长坂桥遮天蔽日的灰尘后是二十匹马和二十条树枝;人人都道三爷好吃酒爱误事,结果一番吃醉,生擒了刘岱;二番吃醉,赚了巴郡老严颜;三番吃醉,战跑了威风八面的张郃。若天下粗人都是如此,只怕聪明人都要羞愧死了。

据说张飞擅书法,擅画美人,还曾在八朦山上立马勒铭(据说是赝品,不过没关系),好生豪气。粗中有细,刚中带柔的这套内家功夫,不知是不是三爷在描摹美人的时候练出来的心性?

【第九位隐者徐庶】

隐者代表的,并非仅仅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隐居。它也有暗示着困窘的环境,以及难以伸张的心向。这种束缚是内在的,源自于隐者本身消极的态度。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对于关羽只是暂时,对于徐庶却是永恒。

没有人比徐庶的立场更为尴尬。他背弃了赏识自己的明主,转投了杀母仇人麾下;他有满腹韬略,却发誓不设一计一谋。忠诚与孝义之间,徐庶首先选择了后者,于是北归曹操;而当徐母死后,他却又选择了前者,唯恐天下人耻笑。这是一个矛盾的人,当命运降临的时候,他亲手作了最不情愿的选择,把自己封锁在一个两难困境之中,并且越缠越深。

于是,他变成了一位隐者,完全隐没在时代洪流之中,悄无声息。从此再没人见到过那曾经狂荡的单福,也再没人领略过徐庶哪怕一星半点的智略火花。在其他明星交相辉映于乱世天空时,这一颗星星却黯然隐没,让人扼腕叹息不已。

有才难伸,这是一出正剧;而当这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时候,正剧就变成了悲剧。

徐庶的结局演义中没有交代,只有在正史中略有提及。当诸葛亮兵出陇右之时,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老友仅仅只是一名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时候,不禁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不知道那时候的徐庶,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心境。

【第十位命运之轮孔明】

命运如轮,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解释,只此比喻就足以言尽,多一分都是赘言。

对于丞相来说,命运确实是一味奇妙的东西。

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自己的命运,但这位汉丞相身上的宿名感格外地强烈。水镜先生一句:“卧龙适得其主,不得其时”,已然在他初出茅庐时就奠定了冥冥之中命运的轮迹。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并不可爱,他太完美了,足智多谋,算无遗策,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简直不可思议。如鲁迅先生所言:“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欠缺真实感,只可膜拜,却不能亲近。

一直到北伐开始,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沉重的宿命。跟随宿命而来的,往往是不幸;而当人们明知结果而仍旧不屈不挠地与之抗争时,不幸就变成了悲壮。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让我们觉察到诸葛亮身上那超越了智慧的伟大。这是一个人用一生来燃烧的命运,目的只有一个,他要逆天。

诸葛亮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此天数也”,可惜他不是贝多芬,无法紧紧扼住天数的咽喉,于是只能在五丈原默默地禳星,拖着老病的残躯面对命运之轮的转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秦岭两侧的人们,或许都能听到丞相那命运之轮转动的沉重隆隆声吧。

【第十一位正义赵云】

正义的牌面是一位手持剑与天平的严肃女性,天平辨识善恶,利剑惩恶除奸。这张牌说的其实就是道德和正义的均衡,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势头,却有别于战车的冒进。因为正义行事秉持信念,而非个人情感。

赵云是三国时代的另外一种完美。

他武勇不输关羽,却行事谦逊;他智略不下孔明,却武艺高强;他重义轻利,怀忠不移;他方脸净面,白马白袍……想找出对赵云的褒义词,可以说上三天三夜;想找出形容他的贬义词呢?一部《三国演义》翻来翻去,却找不出一星半点。

“赵云有什么缺点?”这问题想必会难倒好多人吧。大家心目中的子龙是一个完美的人,如他手中那柄长枪一般:凌厉、精悍、而且坦坦荡荡,全无矫饰。说来也怪,诸葛亮的完美让人觉得反而不够完美;赵云的完美,却丝毫不透着矫情与做作,一切自然而然,没有人会觉得不妥。

至于正史里的子龙究竟地位如何,那都无所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