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创国体制(1/2)
第一百七十三章创国体制
“我承认你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可河南灾情,你们可曾有过半点帮助?百万饥民,能靠四书五经填饱肚子吗?外敌侵袭,你们手持纸笔能抵御刀剑吗?哪怕你们现在都身在朝堂,一人一口论语给皇帝讲学,除了能让皇帝打哈欠之外,能起什么作用?”
徐承斌这句愤怒的话语,像是炸弹一般,炸得众人无法给出回应。
林时恭也被击中了,心灵深处微微揪痛。
后世都说大明毁在了一群读书人手里,这听似无稽之谈,但若是能加以考虑,又怎会找不出证据?
徐承斌的怨怒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事实上,折柳书院的一众学生书客,儒生名士,内心也对此产生了动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反映科举制度的一个至高理论,虽然出自北宋,可在明朝却是走到了巅峰,无论贫穷富贵,都坚信这个道理,可到了如今,到达科举巅峰的明朝,朝廷以及地方官府,又为何凋敝到如此程度?这不正证实了读书无用论吗?
这对折柳书院而言不亚于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眼看着众人面面相觑,无以为对,林时恭咬了咬牙,起身说道,“依你之言,大明社稷之创立,就理应抛弃群书,摒除儒子,废除科举,由一群舞刀弄枪者,耕土育苗者执政天下吗?”
“莫非你认为这样不好?”徐承斌据理力争道,“朝廷之维系,靠的难道不就是舞刀弄枪者抵御外敌,维护国疆,耕土育苗者寒耕暑耘,造福百姓吗?”
“你若是如此认为,只能说你对朝政只懂其一,不知其二。”林时恭慢条斯理地说道,“若是国体为二,抵御外敌者为其一,军中纪律何以维持?寒耕暑耘者为其二,粮食分配何以公平?人非圣贤,乱纪者,懒惰者,何以管制?”
“那还不简单,军中纪律找个武技高超的人来管,哪个士兵不服?粮食分配由大家推举的人来负责,哪个农民不认?”
林时恭仰天一笑,“哈哈!那按你这么说,若是这个武技高超的人,跟负责分配粮食的人,起了矛盾呢?抵御外敌多少士兵,寒耕暑耘多少农民,又需如何任命?若是士兵与农民又起了矛盾,谁来制衡双方?”
“那还不简单,再让士兵和农民推举三个人,一个调解矛盾,一个任命人员,一个制衡双方,这事不就解决了呢?”
“那若是士兵和农民推举意见不合?”
“意见不合?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若是意见不合,再继续推举他人,直到大众满意。”
“那若是人人都想被推举呢?”
“你这是什么问题?推举既然需要得到大众满意,那就必须制定推举规则,由规则考核各个人员,考核通过者,就是推举成功者。”
“那推举规则又是谁来定?推举规则没有制定,推举就无法完成,既然如此,规则又是谁来制定,又由谁来监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