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挥手之间(2/4)
“周先生……”
……
“缅甸三巨头齐聚机场,只为迎接延安访客。”
“延安周先生突现缅甸,杜文成机场亲迎。”
“缅甸总统看好延安。”
对于外界如何解读他的这一举动,杜文成一向是不屑一顾的,反而对周先生来访的目的抱有极大的兴趣。在此之前,他曾和阎锡山等人分析过这个问题,阎锡山认为延安的这一举动是针对国府最近对延安的打压,而来寻求政治盟友的。
杜文成自己也猜不出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他看来委员长一时还不敢公开和延安翻脸,虽然两军在东北摩擦不断,在江浙,在山东山西也同样如此,可从国内民意方面来讲,重庆同样有着巨大的压力,委员长也不敢贸然和延安开战,否则也不会邀请延安统帅去重庆“共商国是”了。
晚上的接风宴后,杜文成和周先生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会谈,周先生首先介绍了国内目前的形势以及延安方面的一些想法,随后话题一转,神情凝重地对杜文成说。
“我们预感到委员长一定会对延安动手,对此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因为情况紧急,我们需要知道你对国内现状的看法。”
杜文成点点头说:“你们有准备就好,打是一定会打的,不要寄希望于委员长,他不会允许延安的军事存在,除非你们主动放弃现在的武装力量。”
“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我想全面内战会在明年爆发,现在只是序曲而已。”
周先生双手环抱胸前,沉思着说:“战争一旦开始,英美苏会是什么态度,这对我们也十分重要。或者说如果我们请求苏俄的帮助和支持,你会怎么做?”
杜文成腾地站了起来,他很想发火但又努力忍住,对面的人可不是他可以随意发火的对象。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共和国初期的史料和那时的国际形势,也就理解了夹在米苏冷战之间的共和国当初的选择。
在国民党败退到tái • wān之后,米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留在南京,这说明米国人在那个时候还是很希望和共和国搞好关系的。可是反过来看,一个强大的就在自己身边的苏俄和一个同样强大但却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米国,在这样的对比下一个一穷二白的共和国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虽然说理性的政权不会被意识形态所绑架,国家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可那时的国际形势就是这样:一方面是以苏俄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就是以米英为首的西方集团。以延安统帅的性格他和选择走中间路线吗?答案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