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4)
识。另有御厨伺候皇后、太后和其他嫔妃。御膳房会对各种要求,包括大小宴会,在接获通知后马上做好准备。宫廷膳食是奢华的,所代表的不仅是浮华,更重要的是帝王的威严,真正的奢华和精致通常是中国统治者饮食习惯的一部分。餐桌上的奢华包括了陶瓷餐具和金银的器皿,由于它们的数量极为庞大,特别有专人负责处理。14有人曾说,“事实上,许多清朝皇帝的饮食颇简单”15,跟档案所示相反,从一系列有关皇室菜单的记录可知,皇帝膳食的气派是很大的。16
有些盛大的宴会在紫禁城里举行,例如康熙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千叟宴。乾隆也于1740年召集包括满洲贵族、大学士和身处高位的汉臣等99人大宴于乾清宫。二十年之后,乾隆为了祝贺他母后的七十岁大寿,在香山举行了一场极尽奢华的盛宴。在1782年完成第一部《四库全书》时,乾隆邀请了所有参与编纂的臣工出席一场豪华的盛宴,并在宴会过后赐给他们礼物。17
圆明园里的厨房也能准备盛宴。例如1727年1月19日在园里,由五品太监宫殿监督领侍刘进忠准备一连八天的盛宴,他拟定菜单、安排表演(通常是烟火和摔跤),和确认包括怡亲王、庄亲王、康亲王、果郡王和信郡王在内的宾客名单。18
在1757年于同乐园举行的一场庆祝农历年之豪华宴会,宾客包括了皇室宗族、功臣和来自蒙古与xī • zàng的特别访客。这场盛会跟其他众多的宴会一样,安排了余兴节目,像京剧表演和吟诗作对。在1790年,来自朝鲜、琉球和安南(越南)的使节跟其他人一起到北京向乾隆祝贺八十大寿。乾隆在圆明园大开宴席来款待他们,甚至向正使祝酒。之后在中午时分,乾隆为这次盛会作了一些诗,向宾客朗读。这些宾客包括几位正使和他们的副使,都能够用同样的联韵来唱和乾隆的诗。19
宫廷宴会是怎样上菜的呢?一位18世纪的俄罗斯外交官在接受乾隆皇帝款待之后,把宴会的进行过程生动地描写下来:
首先拿来一张摆满各式各样水果和蜜饯的整洁小桌几,放置在所有来客的面前。看来这个国家似乎是流行先把甜点水果上桌,至少我在这里所接受的招待就是如此。就这一点而言,跟许多其他事情一样,中国人的行为跟欧洲是完全相反的。在水果之后,其他食物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端上,放置在宾客前的小桌子上。这些菜色包括了鸡肉、羊肉和猪肉,全都是它们最好的品种;这些菜不是烹煮就是以酱菜一起炸炒,但没有一样是用烤的。皇帝(乾隆)从自己的桌子上给大使送去几盘菜,特别是烹煮的野鸡肉,非常可口。20
18世纪末的英国访客,虽然不满意他们“很不舒适的住宿处”,但心情由于“极佳的晚餐”而转为愉快。当他们游览圆明园时,他们在其中一座宫殿里,受到“口味稍重、咸味和其他香味的菜色,配以水果和甜点、牛奶和冰水等便餐”21的款待。在这个宴会上,每两个英国宾客就安排一张桌子,乔治·斯丹敦形容,“当所有席位坐满时,桌子就立即摆出来,并展示一场豪华的宴会”。每一张小桌子上像“是盘子和碗叠在一起的金字塔,包括大量的各种美味珍馐和水果”22。
在圆明园工作的厨师要伺候的不只是皇帝,还有亲王和大臣们,有文件记载在圆明园里“四位老臣要求我们从二月四日到二十七日侍奉五十五桌宾客”23。生活在圆明园里的皇帝、皇族和重臣肯定需要一座大型的宫苑厨房,为他们服务。
在御厨房里有大量的工人,《周礼》规范地分作很多不同的级别。他们包括了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师、兽人、渔人、人、腊人、食医、疾医、酒正、酒人、浆人、凌人、笾人、醢人、醯人、盐人和幕人。在皇帝的配置之下,御厨房里的伙头总数可能有2332人之多,外加206名有品位的官员监督他们。2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