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1)
:“明月夜映清光圆”,即喻为“月光下的珍珠”1。丰沛的泉水是因为在海淀和邻近的地区有充足的地下水。事实上,“淀”的意思就是会聚水的地方。更何况这里的地形可以让一座壮观的宫苑把美学的效果发挥到登峰造极。作为非常出色的现代中国建筑师,梁思成曾评论说,圆明园会聚山丘湖泊,结合殿堂、亭台楼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计精华。虽然圆明园注重对称和平衡,但梁氏进一步说,圆明园的设计更能依照地形来强调变化,以及以活泼的造型来发挥独树一帜的风格。虽然在梁氏的慧眼里,圆明园也许因过多的人工雕琢而破坏了美丽的形胜,但他毕竟对圆明园具有生命的创意仍然是无可置疑的。2
最近更有学者有鉴于圆明园在广大湖区和高耸的西山之麓,有巧夺天工的布局而称之为“万园之园”3。其实由于周遭环境非常之好,早在13世纪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优美的庄园在这里出现。到了16世纪,天然美景让这个地区十分具有吸引力,明代的武清侯李伟就因此得到灵感建造了十分著名的清华园,被喻为“京国第一名园”。不久之后,有名的书法家米万钟也在这里建造同负盛名的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根据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的说法,这两座享有盛誉的园林于明清易代之际遭遇到荒废的命运。4
清代的统治者在海淀区又新建许多宫苑。根据三张可用的地图显示,圆明园里的巨大湖泊是由运河网络和蜿蜒的水道所连接起来的。从鸟瞰的角度来看,所有在圆明园内的建筑都坐落在小岛上,或是被假山、台榭、花石、树丛和灌木包围起来的单独区域。那些被特别命名的“景”点是由一组既dú • lì又聚在一起的小庭园所构成。根据当时英国人对这座巨大园林的观察,它“包含一大群各式各样优雅精致的小建筑”5。
在1737年,也就是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他传旨要著名的宫廷御用画家郎世宁、唐岱、孙佑、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把圆明园恭绘在绢本上。完成之后就挂在清辉阁的北壁上。清辉阁在九州中央的皇帝寝宫的西侧。它的建筑样式是单纯的长方形,配上工匠在梁柱上雕刻的精致的图形和装潢,风景和周围的建筑配合在一起,十分宜人。此阁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悬挑部分,既让里面的人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又有细致的漆涂在上面以保护它不易腐朽。它的直角和轴心对称又显示出庄严的式样。这个地方是皇帝和他的侍臣用来作诗、绘画和欣赏风景等雅兴之用。6
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是于1744年完成和被命名的,其中有十二景是乾隆于1736年登基之后才建造出来的。虽然雍正完成四十景当中的大部分,但乾隆继续大肆翻修所有名景。温文尔雅的乾隆对四十景中的每一个景,给予一个讲究的名称,并有一首题咏的诗作,后来辑成《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乾隆皇帝像一位饱学之士一样为他的宫苑景点选取优雅的名字和具诗意的主题,来呈现独创景物如画般的形象,并由一位精挑细选出来的博学之士书写,以整齐划一。而且,这位自负的皇帝授命宫廷御用画家沈源和唐岱,以及书法家汪由敦绘制两册长英尺(约79厘米)和英尺(约72厘米)宽的绢本彩绘,以呈现出所有四十景给人印象深刻的图像。这套画作和诗集被法国人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掠走,随后被发现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国家国书馆里。法国在1983年给中方赠送一套原图彩色照片的底片。7至于由孙佑和沈源签章的同一个绢本彩绘的木刻版,则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印制出版了。8
圆明园内的各个景点均可经由变化多端的路径抵达,这些路径刻意铺成多变的拐弯和蜿蜒状,9可能有风水的因素在里面。大概是认为邪灵只能直线走动,以至于会被蜿蜒的走道所阻挡。不过,拐弯和蜿蜒也是产生惊喜的要素。一条狭窄、曲折和幽暗的山路,看来会把游人带向尽头,但不久却会有一个豁然开朗的空间迎接他们;突然之间,他们会被优美的树丛、蓝天白云、飞禽、奇花异草和从高地涌出流水注入池塘等景象带来惊喜;顷刻之间,他们甚至可感受到远山吹来清柔的风。因此,曲折的路径可提升游人的兴致,去欣赏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连续呈现的景观。这种令人惊喜的因素阐释了“藏”跟“露”结合的艺术。在长春园北端的欧式建筑,在墙垣和山丘旁边,用中式的建筑结构隐藏起来,只有从远处才看得见高高的屋顶。但“藏”不是简单地用来传达“没有西式建筑会破坏这个重要园林的和谐”,它也是用来制造惊喜的效果。
不同于散文或诗词里使用完全隐藏的技巧,藏的意义在园林里是要带出一个由隐至显,既保留又含蓄的表现,因此展开的景观不能一眼就看到底。10一个英国人在18世纪末参观过圆明园之后,就曾经记录下藏的效果,说是“在圆明园里的飞檐是要表现出建筑的雄伟印象,特别是从远处的树丛间窥看”11。
除了路径之外,连接这座园林每一个角落的运河网络,几乎在动线上也起了相同的效果。有非常之多的游船和水艇在园里穿梭,为了提高船队的运作,圆明园雇用船工、船库管理员和船只维修员的数目日渐增加。他们在园里居住和工作之后,就成了园林里的船仆,成为侍候皇帝和皇家众多的侍从之一。12
//
---------------
圆明园本园的景观结构(1)
---------------
这座帝王宫苑在福海完工之前的本园布局是正方形。它由三个主要的人工建筑群所组成,就是行政建筑、皇家居住区和乡村景色的综合体,沿着中轴线由南往北伸展,另外还有非常之多的小区,遍布在这座巨大的宫苑之中。
主要的入口处朝南的大宫门,是园里十八个主要宫门的其中一个。在这道宫门的顶端挂着一幅木制匾额,刻上“圆明园”这三个由康熙亲笔书写的大字。在大宫门前面的中央是五楹宽大空间的房子,实际上是给主要的政府部门包括内阁、六部、翰林院、宗人府的官员一个办公的地方。越过这道宫门就是二宫门或者叫做出入贤良门,由在拱桥上跨过护城河的一对镀金龙守护着,在入口的两侧有供来人候旨的房间,这里也是皇帝每年校阅军队与比试射艺的地方。13
正大光明殿坐落在二宫门里的正中央位置,其名意谓胸襟开阔以适应一位伟大的统治者。这部分的建筑是完全依照紫禁城里的主殿太和殿复制而成。这座主殿的外观以油漆和镀金来装饰,在层层交叠的屋檐下有铁丝织成的网来阻止飞鸟接近。殿堂高129英尺(约39米),宽63英尺(约19米),有七根直径为2英尺9英寸(约84厘米)的原木柱子竖立在4英尺(约米)高的台阶上的圆形石墩上,在殿堂内有雍正皇帝御笔亲书的一副对联匀称地挂在两侧。由三级石阶登上石灰砖的地面,上面铺满约60厘米长、8厘米厚的方形大理石。主殿前面是一个开放式的庭院,两侧各有一座偏殿,而主殿的后方有一座石山像巨大的玉竹笔直竖立。这座殿堂是皇帝用来接见他的官员和外国贵宾,以及摆设宴会,特别是像皇帝寿辰等特别节庆而举办盛宴的地方,也是进行科举殿试的场所。一般来说,这个行政区由墙围出很大一个禁区,跟正大光明殿一样是这个区的重要结构。从里面看出去可以让人欣赏到林荫和花卉红紫相杂等宜人景色。随着这座帝王宫苑的政治地位上升,这座主殿堂后来也需要增加两翼。东翼是给军机大臣每天处理政事的办公地方,而西翼就用做候旨的厢房。14在乾隆皇帝的四十景里,这是他第一个命名的景观。
往正大光明殿的东边走去,就是勤政殿,这是由许多殿堂组成的一个大庭院,富春楼在后面,芳碧丛在前面,中间夹杂着保和殿与太和正殿三楹。勤政殿是清代皇帝接见官员、审阅奏章和简单用膳的地方,作用跟紫禁城里的乾清宫一样。在这个主要听政室内龙座后面的大屏风上,写了“无逸”两个大字,意思是勉励不要纵情逸乐。自雍正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为清朝皇帝用来处理国家大事的听政场所,乾隆给这个景点命名为勤政亲贤。15
在这个听政场所的后面越过前湖,就是皇帝寝宫所在的九州,由九个小岛组成,围绕着200平方英尺(约19平方米)大的后湖,以桥梁来连接。16这个所谓的九州,明显地是从儒家的《书经》里参照古代中国所了解的世界。雍正皇帝给这个地方命名为九州,是希望表示整个帝国是在四海之内,并象征天下和平与繁荣。我不认为雍正或乾隆以九州清晏作为九州的缩影,是皇家宫苑的“回光返照”;王毅误以为将无限的空间压缩在一隅是要把“芥子纳须弥”,17象征帝王宏伟气象的丧失。其实,创造“壶中天地”乃是非凡的艺术。这种设计不仅不会丧失宏伟的观瞻,正好符合帝王的远大世界观,也是中国园林艺术里最重要的美学内涵,让小小的人工建筑去表现无边际的大自然,不仅是天地的一部分,更是宇宙的一部分。
事实上,虽然许多经典的中国园林是划定有限的范围,但都有清晰的意图去创造无限空间的感觉,塑造宽敞空间的意象是园林艺术的基本精髓。压缩的效果若能从小见大,因近及远,乃是一种精巧的手艺。在圆明园里的九州恰好是这座雄伟的帝王宫苑之重要中心,象征着完整的中国世界,肯定经由象征主义传达出的雄伟而非狭小的感觉。
在九州南北轴线上的岛屿,容纳了三座由北向南排列的建筑群,分别是七楹宽的九州清晏、奉三无私殿和五楹宽的圆明园殿,面向前湖。这三座宫殿排列在大宫门的中轴线上。在这三大宫殿的东边矗立着“天地一家春”和“承恩堂”。承恩堂是后宫嫔妃的住所;在三大殿的西边是有名的清辉阁,在1737年到1860年之间,圆明园四十景的绢本彩绘就是挂在这里的北边墙壁上。皇帝的寝宫夹在两个小湖的中间,位于这个巨大的院落里,乾隆名之为九州清晏。18从这个命名看得出乾隆皇帝希望在小宇宙里一窥天下。
在九州里的皇帝寝宫和后宫都是禁地,不过欧洲传教士王致诚神甫还是能够亲眼目睹。他发现这里“有所有可以想象到的美丽事物,像家具、装饰、绘画……(这里)有最珍贵的各种各样的木料;中国和日本的漆器、古代的古董花瓶、丝绸和金丝银缕,全都会聚在这里。艺术和高尚的品位能够增添财富的本质”19。在1860年,当欧洲的侵略者抢掠这座宫殿的时候,一位英国军官看到这座皇家起居住所“墙上有很大的壁龛,挂起和铺满丝绸垫子作为睡床,一个倾斜的平台让皇帝可以走上去”。在枕头之下,这个不列颠军官还看到“一条丝质手帕上,用朱砂笔写满各种各样的异族人”;靠近床的桌子上,那里有“一些吸筒和其他中国的奢侈品”20。这个描述至少反映出咸丰时代皇帝起居室的摆设。
//
---------------
圆明园本园的景观结构(2)
---------------
在九州上的第二个岛矗立着有名的牡丹台,后来乾隆把这个景观命名为“镂月开云”。它的主殿是由珍贵的楠木所建造,铺上灿烂的绿色和二色的砖瓦,营造出金碧辉煌的外观。在这座主殿后面堂皇气派的楼座称为御兰芬。再往后是宽广的建筑综合体,中间是纪恩堂,往西走是养素书屋,往东走是栖云楼,21这个景观的中心主题是牡丹。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称这种特别的花象征富贵和忠贞,康熙在他的宫苑里识别出90种不同品种的牡丹。22每一次牡丹花盛开的季节通常是晚春时分,这个时候有数以千计的花在怒放,清朝的皇帝会亲临牡丹台去欣赏庞大绿松树做背景的有如华丽锦绣般的风景,所以乾隆把牡丹台作为他最喜欢作诗的地方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23
剩下七个围成圆圈的九州之岛是这样排列的。在后湖的东北角是“天然图画”,这也是坐落在这里的主建筑之名字,位于正中,有左右两侧,西边包含了一阁一楼,而东边就包括了五福堂。在这个景观的前面,伸展出一个很大的庭院,它的特色是在竹林的中间有非常多的桐树。从五福堂出来后,经过一条平直的小桥跨越一条小溪,就会抵达碧桐书院。它的主建筑朝南,包含了三楹宽的前宅、五楹宽的主殿、五楹宽的后殿。整齐的梧桐树种植在院子的每一角落,形成高于宅院的长长树荫,看来宅院好像被藏了起来。据说乾隆很爱到这里来聆听雨声,以激发他写诗的灵感。从碧桐书院往西走就是“慈云普护”,在它后方是独一无二的钟楼,再稍微往西一点,是一座三楹宽的主前院叫做“欢喜佛场”,面对后湖并朝向南方。在“慈云普护”北方是三层楼高的楼阁,里面供奉观音大士和关帝圣君。从“慈云普护”这座主殿往东走就是一座龙王殿,是用来供奉圆明园里名叫昭福的龙王。24“慈云普护”这个名字很明显地是要保佑所有生灵的意思。
离开这个有宗教味之地,通过一条石桥往西走,就到了“上下天光”。它的主建筑是眺望后湖的两层阁楼,乃是依照洞庭湖上著名的岳阳楼复制而来。这座楼的两侧延伸至两边的狭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