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战前夕(2/3)
陈懋应诺出帐后,张辅又令道:“王友领马步各六千,即刻赶往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市)。扫荡会州之敌后,就地等待殿下大军到来”。
王友接令而去后,张辅对留在帐中诸将言道:“开平本就是四战之地,所以我们一直就处于战争状态。我要说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将有友军前来换防。换防完毕,就是我们南下之刻”。
虽看到多数将领或一脸兴奋、或一脸煞气,但张辅仍发现少部分将领面露担忧,张辅强调:“无论大家是将之后的战争,当作封侯的跳板;还是仍对贼军,有所畏惧。我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去看看,锦衣卫兄弟辛苦收集的贼军资料”。
“只有真正了解到彼此的优劣之处,才能不骄不馁,继而制定出非空想而来的破敌之策。”。稍等了会,见诸将纷纷应诺,张辅大手一挥,道:“各自下去准备”。
当张辅走出大帐时,之前晴空万里的天气已变成乌云密布。张辅对此已习以为常,大漠的天气向来就是瞬息万变。
张辅抬头看向“明”字旗最上端,他发现之前那支黑鹰仍在那,而且它此时正看向自己……
正在率军赶往济南的大将军李景隆,抬头看了一眼头顶上的蓝天碧云。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再擦了一把汗,他便继续策马而行。
李景隆现在心情复杂。
陛下之所以不选徐辉祖为帅,之前陛下曾坦诚地对他说:“一来,中山王的多数部下已被燕逆接收。此时的魏国公没有足够的自己人,去压制包括山东在内的五大行省之兵。”
“二来,魏国公徐增寿只有练兵的经历,不比自己曾在河南拿下周王”。
“其三,毕竟徐增寿是燕逆的大舅子。他们这种亲戚关系,怎能不小心点”?
或许建文当时看出李景隆心中的犹豫,他又道:“若下诏,令楚王、蜀王去平叛,又担心湖广、四川两地不宁。靖江王现在也缺乏历练,恐难以担此重任”。
“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先帝已封曹国公为太子太傅。若是曹国公此次平叛成功,朕将封你为太师”。建文接着说。
“太师?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人”!建文这话,让李景隆将推托之词咽下肚中。
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有些人之所以推托,最重要的是,对方开出的价码不符合自己的预想。
太师之职,对已什么都不缺的李景隆,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平心而论,这个世界谁没有权力欲?什么是高人一等,通俗点说,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嘛。
李景隆的动心,是最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回到国公府,李景隆立即就让弟弟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增枝,将平安请来。
得知曹国公已经接受陛下的任命,平安心中顿时就五味杂陈起来。
李景隆淡淡地说:“陛下说此次若是平叛成功,将封我为太师”。
见平安看向自己,李景隆斩钉截铁地说:“贤弟向来善战。若是咱们此次平叛成功,在贤弟没晋封侯爷之前,我绝不当这个太师”。
听到曹国公如此保证,平安脑中就立即在想,到底有没有可能将燕军剿灭?
见平安陷入思索,李景隆与李增枝并没有去打搅他,他们也开始思考起燕军的薄弱之处。
燕军的长处,他们不难看到。很显然,通过数年的战斗,燕军俨然已是一支上下一心的虎狼之师。朝廷方面的优势,则在于兵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