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变化(1/2)
张辅回到后院,见李丽质已经睡了,他静思了会,就开始回信于燕王。
在信中张辅提出:在如今北元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下,若想遏制北元悄悄恢复实力的态势,自断后勤的长途奔袭已是惟一的打法……
颖国公亲兵将会来兴和之事,张辅也在信中对燕王一五一十地说了。
张辅直言,因为贸然为颖国公这些擅自脱离军籍的亲兵担保,可能会给北平带来麻烦。所以他已让李贤写信去求助世子,请善于把握分寸的世子去处理此事。但燕王若觉得担保能快刀斩乱码,他将义不容辞地为这些亲兵担保。
燕王收到这信,他自己看过之后,并将这信递给一旁的张玉。
张玉以擅长“前期的以几场失败而导致诱敌深入;中期的如何一步步地让敌,陷入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军士疲惫的状态中;后期则就是以逸待劳,一股歼灭敌军”这种歼灭战而闻名于军中。
不过张玉现在所处的环境已经变了,他现在所处的阵营,处于优势的一方。
面对着北元,现在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就别说诱敌深入了,就连与之打一场实打实的会战,张玉都知道没有一丝可能。
草原部落善战没错,但他们绝不会与强大自己数倍的敌人去决战。就正如生活在生死边缘之中的人,会比生于安逸之人,少些作死一样。因为前者明白,作死就是找死。
所以面对张辅在信中表示,以后只能指望“自断后援的千里奔袭”来获胜的军略,张玉心中虽觉得冒险,但也只得认同这是当下唯一可削弱北元的方式。
因此,张玉赞同让颖国公的亲兵,恢复身份。
因为这些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一旦加入,就能大大增加千里奔袭的获胜机率;而且只有他们恢复身份,他们才能将自己所立的军功,用来福泽后人。不然他们等于白干。而但凡白干,就不要妄想白干之人会竭尽全力。
现在收容这些军官,确实犯忌。但张玉觉得这犯忌的风险与提高在战场能赢的比率相比,属于一个值得去冒的风险。
作为燕军统帅的燕王,则认为这对一个将赢放在第一位的将领来说,是一个必须去冒的风险。燕王清楚地明白若不是此刻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相继离世,张辅一定会直接为这些军官担保。
在父皇现在对自己有所警惕之时,自己若是接受张辅为颖国公的部下作保,燕王知道很难不让父皇更加警惕。
但若是张辅直接为这些军官担保,燕王也会直接向父皇为这些军官担保。活在军旅之中的燕王,十分清楚这些军官是无价之宝。
用其他方式,处理这种已被父皇定性为逃兵之事?说实在的,燕王认为很难让越来越一言堂的父皇,去改变主意。
“且先让父皇有意扶植的长子去处理这事”。如是决定后的燕王立即对张玉道:“看看世子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
见张玉点头,燕王并接着与张玉议西察合台汗国帖木儿……据情报,帖木儿已经灭了伊尔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燕王与张玉皆认为,帖木儿的威胁远比北元要大。现在镇守甘肃的宋晟与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杨文、广西都指挥使韩观正在广西平龙州、南丹、向武的叛乱,燕王准备派张玉率军重返西域,以防不测。
若是帖木儿东进,燕王能笃定,大明将面临举国之战。
别说此时,正逢这种多事之秋。即便平安无事,燕王也会让世子慢慢接触军政。世子可是燕王的继承人……
张玉回到自己的家中,已是第二天中午。
见到公公回到屋内,刚刚回到北平,还未换下冬装的李丽质连忙向公公问安。
李丽质打算向公公婆婆告辞,好让公公歇息之时,她听到公公问道:“文弼他们现在都壮了不少了吧”?
李丽质恭敬地回道:“都壮了不少”。
见公公点头后,并拿起桌上的茶碗饮茶,李丽质则机灵地向公公婆婆告退。
儿媳走后,穿着秋装的王夫人向正在更衣的丈夫问道:“去西域的时间,老爷与殿下定下没有”?
更完衣,张玉答道:“九月初五,是个好日子”。
张玉走到床前,转过身对正准备出去的妻子说道:“慧明,这次去西域,我会带上軏儿。軏儿性子张狂,若是跟着慧明一起去京师,在朝中大将凋零的今天,我担心軏儿会祸从口出”。
王夫人知道丈夫这么说,也有提醒自己的成分在。王夫人红着脸地回道:“好。你现在放心安歇就是”后,并领着嬷嬷们出了房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