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难处(1/4)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是能抓住这个机会之人,远比错过、或放弃、或失败之人要少。
错过与放弃这个改变人生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相对于努力后的失败,它们不会衍生出各种不同。
人生好比攀登,不少人会小富即安,而满足于自己现有的高度。但也有人选择继续攀登,而只要继续向上爬,自然就会爬到分岔口,即遇到是向左还是向右的两条路时,该如何去抉择这事。
当然还有第三条路,即安全地从原路退回来。但那些具有冒险精神之人,他们会选择未知,从而去迎接自己的人生新旅程。
说失败会有不同。就是说不同的人,在他们人生的分岔口选错了方向,而坠落深渊。
平安现在就正在面对,他的人生分岔口。
平安是陛下的义子,之前的路全是陛下为他选的。只是现在陛下春秋已高,虽说已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但雄心勃勃的燕王,却在帝国北方风生水起。
平安不仅深知燕王为人,他更明白边军的军费,多来自南方的富庶之地。除非陛下削燕王兵权,否则陛下百年后,燕王必反。平安在心中如此笃定。
陛下不可能会削燕王的兵权。除了陛下最爱燕王这个儿子外,平安也明白现在惟有燕王,才有能力让北方边境无虞。自己都能认识到这点,平安自然清楚远比自己高明的皇上,心中也会如此认为。
而一旦新皇登基,新帝也不可能能如皇上那样信任燕王。新皇势必会通过削减军费,来达到削弱燕王兵权的效果。
而一场五万人以上的会战,不算胜利后的奖赏,军费的单位就是百万两银子。
军士扛着脑袋在沙场浴血奋战,自然是为了活得比别人好。若不能活得比呆在家乡过得优哉游哉之人好,军士为什么要冒着万死去赴战场?懂兵的燕王,肯定明白军士们这人之常情。
说到底,燕王能屡战屡胜,并非只是他善于领兵作战、善于识将。燕王从不欠出征军士一个铜板,才是燕军成为常胜之师的本质。
因此只要新帝削减军费,平安就认为燕王会反。平安不认为“看到大树挡路,也要上前去踢上几脚”的燕王会接受由攻转守。所以即便这种温和的削权,平安也认为会逼反燕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