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命运(1/2)
张指挥入账刚坐下不久,一个年龄与他差不多的百户,就大咧咧地进来了。
“王友,你安排好了”?张指挥对这闯进他营中的百户,不以为意地问道。
一脸骄悍之气的王友,自顾地找了条凳子,再坐下,才回道:“安排好了”。
张指挥知道王友的才干并不逊色自己多少,若不是其为人极其骄纵,他现在不可能还只是个百户。所以他对王友能迅速安排到位,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见指挥伸手准备去拿桌上的《韩非子》,王友抢道:“张辅,你可知道除了大郡主与你堂侄女外,营中这些小娘们可能已恨透了我们”。
张辅不以为意地道:“怕得罪人,就别做事。想做事,就不要怕得罪人”。
王友闻此,哈哈大笑起来。王友只是在阻止张辅看书,他并不觉得张辅做的有什么不妥。
王友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一黑地道:“(北平)行都司那些老头子们,一边赞我们这些在厮杀场成长之人,后生可畏;一边贬损京中那些公子们,不成器。”
“今日却将他们的女儿送至京师,还不是想将女儿嫁给京中那些未经一阵的公子们”。王友恨恨地接着道。
张辅嘘了口气,道:“没有多少父母,会愿意将女儿嫁给随时要上战场的人。再说她们去京师,你怎么能确定都是去成婚”?
王友听到第一句就愣了,没在意张辅后面的话。他半响才道:“也是。谁都不会希望看到自己的女儿今日新婚,明日就可能新寡”。
见气氛变得凝重起来,王友嘿嘿一笑,道:“殿下想招揽的李远,他妹妹李丽质,现也在军中。”
看到张辅有些不解,自己此时为何提这个。王友又道:“凉国公曾令相士来咱们燕地,观燕王气运。那相士除了推算出咱们燕王有天子气外,还给李丽质推了一卦”。
“听行都司那些老头子说,那相士推算,她不但将会是日后军队统帅兼执政大臣之妻,还会被追封为王妃”。王友多少有些八卦地道。
张辅明显来了兴趣,他兴致盎然地看着王友。
王友笑着点了点头,接着说:“李丽质之父是岐阳王李文忠的部下,军中有不少老头子说岐阳王曾与李丽质之父有婚约。这次李丽质进京,估摸跟那个婚约有关”。
张辅笑着说:“与那位未经一阵的曹国公有婚约?”
王友闻此,不由地大笑地道:“就是那个有大将军之名,无大将军之实的曹国公李景隆。”
张辅知道为何王友说李景隆有大将军之名,却无大将军之实。
今年(洪武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圣上令李景隆挂“平羗将军”印,征讨叛羗……
但事后,军中却说此战能胜是后军都督宋晟、刘贞与陕西行都司指挥王英在军中指挥,李景隆就只是挂了个印。
由于秦王并未禁止秦地军中,谈此事。再加上军中最恨这种未任其事,却领其功之人。所以此事才会一传十,十传百,将李景隆这事当作笑柄,弄得大明全军皆知。
“照这个发展形势下去,搞不好李景隆还真能当上太师,李丽质也真能成为太师之妻”。王友恨恨地又道。
张辅点了点头,他觉得按照李景隆这几年的升迁,说日后能担任太师,确实并非难事。至于李丽质能不能成为太师之妻,他现在压根就不在意。
发现张辅脸上的认同,王友更显不服。
良久,王友忽然神情凝重地道:“若是那相士,算得都准,倒也不错”。
张辅知道王友想说的是,若是燕王真能成天子,他们将成为新皇的潜邸之臣。张辅坦率地道:“如此,当然最好。”
就在两人神情略显怪异之时,传令兵在帐外来报:“百户陈旭、百户王通、百户柳升前来交令”。
待三人进来,不待张辅与三人开口,王友则大笑地道:“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安排这么久。某在此,已等候你们多时”。
王友说完,并大笑起来。
看到此时的陈旭、王通、柳升看向王友的眼神不失嫉恨,而王友却在毫不在意地大笑,张辅虽然对此已习以为常,但他仍惯性地摇了摇头。
王友这骄纵,是燕王殿下惯出来的。当然张辅也喜王友,在战场上谋同狡狐;攻又若猛虎的行军。
骄纵,说到底只是小节。张辅也如燕王那般认为。
至于这种认为,是不是与王友在燕王与张辅面前,却少有骄纵行迹有关?这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日,天空放晴。
一大早,北平东城兵马司之女张雨婷、燕王长女朱玉英第一个去的,就是李丽质账中。
李丽质与红儿,见未来的燕王世子妃与郡主到此,连忙下跪迎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