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明月寄相思(1/2)
有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深入人心。
李存勖知道他与素未谋面的罗素,差距只是先遇见与后遇见而已。
只是,他也明白,在感情上,往往就是这不起眼的先后差距,后遇见的注定了与先遇见的存在天壤之别。
这个天壤之别,不是靠努力就能够追平的。
在新城,他是除了李克用之外,最有权势的人,然而在杨盈盈那里,他是一个仗势欺人的人。
李存勖心中也后悔,后悔当初杨盈盈求援时,为什么要加上条件。若是当初毫不犹豫的出手,这第一印象也不至于这样。
骑在跟随他五年的千里良驹上,李存勖心事重重,好在老马识途,回沙坨王府的路倒也没有走错。
进了府,直奔李克用书房。
吱吱吱。
轻轻推开书房的门,一缕阳光趁机溜入其中,把李克用的案牍染上了一层金辉。
“勖儿,何事?”
正在为剿灭黄患头疼不已的李克用,目光从手中的军情报告转向笃在门口的李存勖。
“父王,孩儿有办法剿灭黄患了。”
“哦?说来听听。”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最了解对手的往往是对手自己。”
“勖儿的意思是——朱三?”
“正是。”
不得不说,李克用能够在大唐的风雨飘摇中一直屹立不倒,除了善于用兵之外,他的政治敏感度也是顶级的。
李存勖转达的杨盈盈的想法,一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就能想到了朱温,这不是他的反应有多敏捷,而是在这之前,他就已经有此想法了。
“善。”
这个善,不仅仅是对李存勖的提议表示接受,更是对李存勖终于知道用脑子去思考问题的认可。
“父王,此计并非孩儿想出来的。”
面对突然起来的认可,李存勖有些不好意思了。
“勖儿,为上位者并非要智慧超群,而是要学会从善如流,更要学会从纷乱的计策中,选择出适合当下情况的。”
“为何是选择适合的,而不是选择最优秀的?”
“问得好!”
李克用一扫之前的抑郁心情,捋一捋已经开始花白的山羊胡,会心一笑道:“最优秀的未必最适合,但最适合一定会是优秀的,比如此次提议,让朱三去剿灭黄患是最适合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会给大唐养壮一只大虫(老虎)。”
“若是朱三剿灭了黄患,相当于救大唐于危亡之际,复大唐之半壁江山,凭如此之功,天下无二,换做忠义之辈最多谋求一个封妻荫子,而朱三想要的远不及此啊。”
“因此,此计并非最优秀之计。只是当下不得不选择的最适合之计。”
李克用心中不是没有更好的计划,奈何天子对他疑心很重,给予了许多掣肘,各种针对黄巢的军事行动都必须经过监军的同意,这让他一直无法打出自己应有的风采。
李克用对李存勖的这番话,不仅仅只是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抱怨。
“父王,推朱三掌兵,我们该如何自处?”
“新城的阳光,不也挺温暖吗?”
“孩儿明白了。”
在父子相谈甚欢的氛围中,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杭州城。
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罗素的母亲终于赶在最后一缕光明之前,抵达了杭州城。
裘府内张灯结彩,浙东集团明年上的首领裘冉亲自迎接罗母。
而且宴会的安排也相当讲究,罗母主宾位,裘冉的母亲主人位,依次才是裘冉次主人位,罗素次宾位,徐望的母亲主陪位,徐望次陪位。
至于裘冉的父亲,徐望的父亲,另设一桌,就在一旁。
这两桌不仅仅相邻,而且比其他桌多铺垫了一层地板,以彰显尊贵。
罗母虽然一生贫苦,但是骨子里的气质,还是很适应这种场合的,她的表现,赢得了相邻而座的裘母与徐母的认可。
“素儿,你是如何打算的?”
罗母在宴会开始之前,冷不丁的问罗素这么严肃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裘冉与徐望非常关心的,纷纷洗耳恭听。
“娘亲,裘大哥与徐大哥对孩儿很好,也很认可孩儿,这份知遇之恩,孩儿铭记于心。
只是,孩儿自幼所学,仁义忠孝礼信智,孩儿之心,早已许给大唐。”
罗素的意思是,只要裘冉不反唐,忠心为大唐,那么在哪里都是为大唐效力,在欣赏自己的裘冉麾下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罗素的话,裘冉与徐望只是沉默,没有表明立场。他们是很希望争取到罗素这样的人才,但是要让他们因罗素一人而改变他们的立场,那是不可能的。
“长白,今日为令堂接风洗尘,不谈这个。”
裘冉随即转移话题,徐望赶紧跟着附和。
宴会的氛围很好,罗素被裘冉的安排感动了一番。
宴会后,徐望单独约了罗素谈话。
“长白,来临安也有些时日了,对杭州城有何感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