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首相的请求(4/4)
“没关系,其实,我这么做只是为我们英国广大的long歌迷请求的。”布莱尔说道,“若是你本人不介意的话,我和我的家人都是非常的希望你来我们家也就是旁边的11号做客的。”
陈锋再次有些不好意思的拒绝道的;“很抱歉,只能下次了,因为我要赶着回去给我儿子庆祝生日,最多只能再在伦敦停留一两个小时了,所以,为了避免你的家人感觉扫兴,我看还是下次吧。”
对陈锋的再次拒绝,布莱尔的脸上倒是没有看出什么不高兴的,只是语气遗憾的说道;“那真的是太可惜了。不过,在你临行之前,我希望能得到你的签名,还有就是我和你的合影,可以吗?”
这个请求,陈锋当然不拒绝,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陈锋当场就给他签了五张签名,而且每张都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语。之后,陈锋又应他的要求,在唐宁街10号的多个地点跟他一起合影。
等大约过了半个来小时后,陈锋便正式向他提出了辞行。
在陈锋的坚持下,布莱尔也不好多留,便亲自送陈锋出唐宁街。
可是等两人在大批警卫的保护下,步行走到大闸门前的时候,陈锋却是不由大吃一惊,因为铁闸门外,大批举着照相机、摄像机和话筒的记者。
一见到两人过来,而且其中一名果然是long,堵在门口的至少上百名记者人群,霎时都骚动起来了。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锋紧皱着眉头低声说道。这次来唐宁街,知道的人便不多,没想到居然还涌来这么多的媒体记者,不用猜就知道的是有人提前泄露了这个消息了。
“long,看样子是有人泄露了你来这里的消息,不过,不要紧,我相信这些媒体记者对你没有什么恶意的。”布莱尔一边举止故作亲密的凑近陈锋低语,一边伸出另外一只手,频频向着聚集在门口的记者群致意挥手。
看到布莱尔如此模样,陈锋心中不由腹诽,自己这次是不是被他这只“老狐狸”给设计了?在陈锋的记忆中,2003年这一年对布莱尔来说是非常难熬的。
今年年初,美国不顾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洲盟国的反对,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坚持对伊拉克动武,布莱尔选择了支持美国。被当时的英国报纸评论为“孤注一掷的政治dǔ • bó”。
布莱尔为这场战争不惜抵押上了他最重要的三大政治资本。布莱尔以新工党的形象当选首相,连续执政6年多、创造了工党连续执政最高纪录,较高的民意支持率是他的首要政治资本。但是,在伊拉克问题上,他面对2月15日爆发的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百万人反战大游行,却坚持为战争辩护。留下了无视民意的坏名声。
布莱尔的第二个政治资本是工党的团结与活力,这也是工党能够战胜其他政党的重要原因。但他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引起了党内的严重分裂,以党内重量级人物、前外交大臣、工党下院领袖鲁宾.库克为首的三位大臣和gāo • guān愤然辞职,并形成了党内的反对派。
布莱尔的第三个政治资本是他的新欧洲外交政策,精心培育起了与欧盟特别是法、德的良好关系,使英国在充当“欧美桥梁”的外交中游刃有余。但是,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布莱尔坚决搭乘美国战车,与法、德形成对立之势。
5月底,当布莱尔像战争胜利者检阅战场一样访问伊拉克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一条关于唐宁街渲染“伊拉克在45分钟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的新闻,不仅煞了布莱尔的风景,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府“情报门”危机。从6月到9月,英国议会调查委员会两度调查听证、布莱尔的公关主管坎贝尔与BBC大战、武器核查专家凯利博士自杀,直到请出大法官赫顿主持法庭调查,英国首相、国防大臣、情报委员会主席出庭作证,包括政府内部文件在内的上万件证据大曝光……老百姓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看着大人物的尴尬表演。
如果细看调查内容,其实都是一些细枝末节,“情报门”之所以成为几个月内英国备受关注的最大政治事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怀疑和对布莱尔政府的不信任。今年9月28日工党代表大会召开时,多家英国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50%的英国人希望首相布莱尔辞职。《dú • lì报》的调查显示,约60%的工党党员相信战争是错误的;超过80%的人认为布莱尔为采取军事行动而夸大了伊拉克威胁的事实;而相信政府在伊拉克武器问题上说实话的只有1/4的选民。工党的支持率低到了30%。
布莱尔在战后苦心修补外交损失的努力收到了一些效果,坚决反战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先后访问了英国。但布莱尔在国内争取民心的努力却成效甚微。
美国总统布什11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十几万人参加的工作日最大规模示威游行,是对布什也是对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的抗议。党代会上布莱尔在内政改革上的乏善可陈受到尖锐批评。
尽管岁末将近的时候,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的被捕,对布莱尔来说无疑是绝好的圣诞礼物。但这最多只是对战争结果的加分,布莱尔必须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战争依据。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前,他将很难解脱。此时,把年初那个精力充沛、滔滔不绝的布莱尔与现在这位身心疲惫、一脸倦容的布莱尔做个比较,不难看出,布莱尔这“麻烦”的2003年将过得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