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首相的请求(2/4)
踏着石制大楼梯,拾级而上,墙壁上依时序挂满了历任首相的肖像,但并不包括现任首相的肖像。
登上二楼,鲁思.特纳再次伸手许引道:“long,请跟我来。布莱尔首相已经在赤土厅等你了。”
土厅以赤土色为主调,最初被沃波尔爵士用作饭厅,现今则用作招持国宴的宾客。房内挂有威灵顿公爵等著名将军的画像,也有一张属于小皮特的桃花心木书桌,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陈锋点点头,再次跟随她,走进了这座赤土厅,虽说是摆国宴的地方,但这里的空间却不是很大,也就两百个平方左右的大小,自然不能跟华国的人民大会堂相媲美,里面的装饰很古典,挂着多幅油画,一看就知道是真正的艺术品。
在靠墙一边的桌子上就坐着英国首相布莱尔,他似乎正在处理一些文件,旁边站着好几位助手和保卫人员。
等到鲁思.特纳带着陈锋走到他近前的时候,他才反应了过来,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步迎了上来,隔着好几米远就向陈锋伸出了手,陈锋下意识的只来得及伸出手,就被他上前一把给紧紧握住了。
“long,你能接受我的邀请,我本人实在是荣幸之至,快请坐,请坐。”布莱尔很是客气的邀请,在旁边一张餐桌旁坐下。
“谢谢,非常感谢你这次邀请我来唐宁街做客。”陈锋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淡淡的说着客气话。
而房间里其余的人,除了两名看似布莱尔的贴身保卫人员外,其余的人,这时候都非常自动的退出了这个房间。
“long,也许你不知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位摇滚歌手,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出一张伟大的唱片。所以,我对你这位当今歌坛的国王,屡次创造唱片销售奇迹的伟大歌手,是非常的佩服和欣赏的。”布莱尔的开场白显然是有的放矢的,一下子就将两人的话题引到了彼此都感兴趣的方面。
陈锋脑中的记忆数据库中,却是有他这方面的资料。他在费茨书院毕业后,曾花一年在伦敦尝试推广摇滚音乐,之后再入读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法学。在学期间,他曾热忱于弹奏结他,并成为一队叫丑陋谣言(UglyRumours)的摇滚乐队歌手,除此之外,他更曾邂逅日后成为导演的玛丽.哈伦(MaryHarron)。
“谢谢,我也非常欣赏你成为英国首相的奋斗之路。”陈锋投桃报李的恭维道。
“呵呵,能得到你的夸奖,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非常的荣幸。”布莱尔开心的笑着说道。确实如此,当今世界没有哪位政客能否认long在本国选民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日本欧美这些国家的选民尤其如此,long的一句话可以说对这些选民的影响力也很大的。不过,陈锋的这番话,倒也不完全是恭维话。
布莱尔在1953年5月6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玛丽皇后妇产科医院,是里奥.布莱尔(LeoBlair)与妻子黑兹尔.布莱尔(HazelBlair)所生的第二个孩子。里奥.布莱尔是两名艺人所生的私生子,后来被一名叫詹姆士.布莱尔的船坞工人与其妻子玛丽所收养。黑兹尔的本姓为克罗斯卡登(Corscadden),父亲叫乔治.克罗斯卡登,是一位肉贩兼橙带党党员,原居爱尔兰巴利香浓(Ballyshannon),后于1916年迁居格拉斯哥,未几在1923年早逝。布莱尔有一位哥哥和妹妹分别名叫威廉.布莱尔和莎拉.布莱尔,他的哥哥是一位大律师兼御用大律师。布莱尔出生以后的头19个月都住在爱丁堡,在这段期间父亲任职税务督察,并同时在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学士学位。后来在1950年代,布莱尔一家曾举家搬到澳洲阿德莱德的达利奇(Dulwich)市郊,当时他的父亲在邻近的阿德莱德大学担任法律讲师。
布莱尔的童年生活幸福,衣食无忧。然而就在他11岁生日那天,阴云开始笼罩在他的心头:40岁的父亲突然中风,后虽然抢救过来,但失去了自理能力,只得长年卧病在床,家中的负担从此全部落在了母亲哈泽尔肩上。布莱尔也被迫告别了安逸时光,当别的伙伴们节假日随父母去外地旅游观光时,他却不得不一趟又一趟地往医院跑,去看望困在病榻上的父亲。家道中落和生活艰辛使他早熟,所经历的世态炎凉和对未来的担忧对他影响很大,这也是他成年后加入工党的主要原因。
尽管家中生活困难,但父母还是设法送布莱尔到爱丁堡最好的私立学校费蒂斯寄宿学校学习,该校被誉为苏格兰的伊顿公学,素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质量闻名。然而少年布莱尔既聪明又顽皮,被一些老师认为顽劣不可教。有一次甚至被误指为小偷遭警察拘捕。
尽管家中生活困难,但父母还是设法送布莱尔到爱丁堡最好的私立学校费蒂斯寄宿学校学习,该校被誉为苏格兰的伊顿公学,素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质量闻名。然而少年布莱尔既聪明又顽皮,被一些老师认为顽劣不可教。有一次甚至被误指为小偷遭警察拘捕。
1972年,布莱尔考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法律。此前他已在家“休息”了一年,并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社会实习”,曾先后去了伦敦和法国,当过招待、建筑工人和保险公司职员,还涉足了音乐。进了大学校门后,他沉浸于书本、酒和摇滚乐中,是个典型的现代派青年,喜欢长发披肩,身着奇装异服,充任了学校一个名为“丑陋谣言”摇滚乐队的领队。他学习优良,从不xī • dú,很是招女生喜爱。他还是当时人称“奶油草莓小组”的一员,身着宽条法兰绒上衣,头戴狭边草帽,爱玩爱闹,对足球的兴趣远远超过政治。不过,为了一个“想追求的姑娘”,他曾去过牛津的学生联合会这个政治团体一次。1975年后,布莱尔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从牛津大学毕业两周后,母亲因喉癌去世,这打击让他几乎不能自控。他选择了律师这一行当,只是为了想多赚些钱,因为少年时经历的清贫和磨难给他留下的记忆太苦涩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约翰.麦克默里,这位学者信奉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模式,深深地影响了布莱尔的成长道路。布莱尔加入了以社会主义为纲领的工党,并开始向政坛迈进。
1982年,布莱尔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决心放弃前景看好的律师职业去参加下院补选,结果因不谙政治而失败。但他并未气馁,在次年1983年,终于在翌年5月的大选中当选为议员,时年30岁。这一年是布莱尔政治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在议会民主制的国家里,进入议会是所有政治家的必经之路。布莱尔在他刚刚30岁的时候,就实现了他从政道路上的第一个目标。此时,对他的党来说,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而此时的工党正陷入危机之中,工党在下院的650席中仅占209席,创战后最低纪录。在这种情况下跻身议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踏上仕途后的布莱尔可谓意气风发,平步青云,被誉为“工党神童”。1985年他开始成为工党领袖金诺克的财政发言人,其组织才能深得金诺克的赏识和信任,两年后,即被任命为工党的工业贸易发言人,主要同工会和商界打交道。
他在政策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消了“强迫入会制”,并逐渐形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1988年他开始进入工党的“影子内阁”,担任能源国务部长,次年被任命为就业大臣。1992年工党在大选中再次败北后,布莱尔升任“影子内阁”内务大臣,呼吁“革新和重建国家,建立一个团结、肯定家庭生活的强而有活力的社会”。他提出“严厉打击犯罪,减少犯罪诱因”及“充分就业,人人机会平等”的主张,深得人心。加之布莱尔英俊潇洒,朝气蓬勃,思维敏锐,口才极佳,演讲颇具鼓动性,脸上经常浮现动人的微笑,因此成为英国公众关注的风云人物,并随之使工党在有关法律和秩序的民意测验中获得的支持率首次超过执政的保守党。布莱尔因此被冠以工党“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并在党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