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存空间 第5节 巴泰进京(1/4)
随着日本天皇留在北京养病的消息传出,国内的仇日言论顿时没有了踪迹。而报纸上整天阶地吼着要国民保持“泱泱大国的国民风范”,同时也对国防军东方军司令部及配属在东方军的北方舰队的驻防情况作了详细的报道。
媒体,着力给四万万六千万人留下这么一个印象。在被国防军控制下的日本,不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强邻,而是大中华帝国的一个臣属之国。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刘亮少将和政府日本事务专员方维志紧密配合,随着野津道贯的师团返回日本后,很快就平复了bào • luàn。大量的粮食和生产资料运进日本,同时又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从日本来到张家港。在物资和人员的一进一出之间,日本的工业类型发生了变化。军事工业几乎不存在了,整个日本的工业变成了为中国重工业总公司和民兴公司下属重点企业的海外配套。
本着日本的事务由日本政府按照《济州岛条约》自行处理的原则,中国国防军11师只是驻扎在东京、佐世保等少数几个城市。野津师团则担当了军警的职能。
在日本人的眼里,是中国人结束了bào • luàn,带了粮食解决了饥荒问题,带来了原材料解决了工人就业的问题。当然,在少数有相当政治敏感度的人眼里,事实未必是这样!很明显,天皇陛下以及皇室主要成员逗留在中国,名义上是等待参加大中华帝国皇帝的登基大典,也是为天皇调理日益沉重的糖尿病,实际上,日本皇室成了中国人手里的人质……
尽管这样,在生存需求的面前,日本人逐渐接受了国土上有中国军队的事实;而在伊藤政府的施政下,日本的国民意识逐渐会从文化教育、经济联系、军事体制等诸多方面被削弱,被强化的,是大中华属国意识。
跟日本发生着的情况略微不同的是,在朝鲜,中国国防军北方军的部队仅仅有一个团驻扎在朝俄边境的图们江口。朝鲜国王李熙,取道海路到达北京,与岑春煊、聂文青达成了军政协议,中国国防军派出由马守福上校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协助朝鲜组建三个师的军队,作为国防军的补充力量。
在青藏高原南麓的廓尔喀,事实上已经有了国防军一个团的进驻,廓尔喀问题,已经在中英两国间因为中国的“让步”取得了谅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