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预谋倭国(2/3)
张峰附和道:“那可不是嘛。就在宋熙宁元年,倭国后三条天皇即位,这是自倭国宇多天皇以来一百七十年间,唯一和藤原氏没有血统关系的天皇。他自幼就和生母一起备受藤原氏的欺压,成为太子后的二十多年里,地位也并不稳固。所以,后三条天皇不愿再充当藤原家族的傀儡,即位后即致力于恢复已中断一个世纪的天皇亲政,他改革宫廷的礼仪制度,减少宫廷费用,没收未经天皇颁发地契的土地,于是反藤原的各种势力集合在他的周围。后三条天皇打破门阀限制,起用地位较低的中下层贵族参与朝政,改变了藤原氏独霸的局面。他在中下层官员的支持下,对藤原赖通的庄园加以限制。可是碍于摄关政治的成例,天皇还不能随意贯彻自己的旨意,因此后三条天皇即位四年之后,即让位给太子贞仁亲王,即白河天皇。后三条上皇退位后,继续与藤原氏的势力抗衡。他设立院厅,任命院厅官员,试图以院厅取代摄政、关白政治体制,实现还政于皇室的愿望。但是出家刚一个月的后三条上皇很快病逝,不过继位的白河天皇继承父志,继续消弱藤原氏势力,从而掌握了实权。”
卢俊义听到这里,便对王复讲道:“藤原氏已经日薄西山,想要东山再起只怕难上加难,赵宋、辽国、金国、高丽、方腊等任何一个势力或者没有实力或鞭长莫及或没有远见,他们是不会拯救藤原家的,只有我卢俊义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你回去倭国以后告诉你母系的家长,让他们遣使前来,奉上他们最有诚意的礼物与我结盟,我必会辅助藤原重新上位。”
王复忙跪伏下来磕头谢恩,卢俊义扶他起来,示意张峰继续讲述。
张峰讲到了倭国目前最可怕的一个变态人物:“宋熙宁五年,白河天皇上位。基于摆脱摄关政治的束缚,使得随意贯彻自己的旨意的目的,十四年后的宋元祐元年,白河天皇逊位,让其长子堀河登基,白河自称太上天皇。白河天皇让位堀河天皇后,再开院厅,掌握实权,并利用平家武士集团与掌握源家武士集团的藤原氏对抗。
堀河即位时仅八岁,实际上是白河上皇操纵一切。白河上皇为了有效控制堀河,便把自己的妹妹笃子送到宫内,让十三岁的堀河天皇娶了三十二岁的亲姑妈。但是这场**的婚姻兵没有结出果实来,宋崇宁二年,是皇妃为堀河天皇生下了皇子--宗仁亲王,白河上皇激动万分,立即封宗仁亲王为太子。大观元年,在位二十一年的傀儡天皇堀河病逝,年仅二十九岁。他唯一的儿子宗仁亲王继位,为鸟羽天皇。宗仁亲王生下来十天后,其母即逝世,以后一直由白河法皇(白河天皇逊位后不久剃度出家后的尊号,这个变态出家后仍执掌朝政)抚育,所以受白河法皇的影响甚深。他五岁即位后,由法皇掌管朝政。”
讲到这里,张峰顿了一顿,便笑道:“最近倭国皇室里传出一个丑闻。就在去年鸟羽天皇十六岁时,白河法皇把自己的养女藤原璋子送入后宫。鸟羽天皇翌年即得了一个儿子,即显仁亲王。不过鸟羽天皇觉得这个孩子有些可疑。因为藤原璋子是白河法皇的地下情人,所以鸟羽天皇并不领情,反而称显仁亲王为‘叔父子。”
大家都大笑道:“这白河法皇当真禽兽,还给孙子绿帽带。这鸟羽天皇还算有些涵养。”
随后的事情,卢俊义也陆续知道,如果卢俊义不进攻倭国任由这些禽兽继续发展的话,则在六年后,白河法皇令鸟羽天皇禅让,五岁的显仁亲王继位为崇德天皇,权柄还是握在白河法皇的手里。崇德天皇名义上是鸟羽天皇的长子,实际上是白河法皇的私生子,他即位时白河法皇仍然垂帘听政。直到再过六年,老变态白河法皇死去,鸟羽上皇才开始自己的院政时代。鸟羽照搬乃祖的老一套,“政天下者上皇一人”,把失去白河上皇保护的崇德天皇牢牢攥在手里。随后再过了十年,鸟羽就把自己与藤原得子所生的儿子体仁亲王送给崇德天皇做养子,三个月后立为太子。再过三年,鸟羽上皇出家为法皇,他唯恐日久生变,半年后在藤原得子(这个女人也当真了得)的怂恿下,废掉了叔父子崇德天皇,立三岁的亲儿子体仁亲王为近卫天皇,而且在崇德天皇的让位声明上面写着“天皇让位于皇太弟”,这样,崇德天皇失去以天皇之父身份监护年幼天皇的资格。
鸟羽法皇与崇德上皇的矛盾日益激化,等鸟羽法皇去世后,因继位问题便引发了“保元之乱”。近卫天皇去世,皇室内部为皇位继承的问题,发生了强烈的斗争。这时两位太上皇--即近卫的父亲鸟羽法皇和近卫天皇的兄长崇德上皇还都在人世。崇德上皇希望自己复位,或是传给自己的儿子重仁亲王;而鸟羽法皇主张以二儿子雅仁亲王继位。为了皇位继位问题,藤原氏内部也出现了对立。关白藤原忠心通支持后白河天皇,而左大臣藤原赖长拥护崇德上皇。结果鸟羽上皇占了上风,雅仁亲王即位为第七十七代天皇--后白河天皇。此举引起崇德上皇的不满,他在鸟羽法皇死后,联络藤原赖长、源义为等准备夺回皇位。但是他们的阴谋被后白河天皇侦知,后白河联合了武士平清盛、源义朝等来了个先发制人。双方激战中,藤原赖长被流矢射中身亡。结果,崇德上皇落败,跑到仁和寺当了和尚,后被流放到外地,在凄凉、穷困中郁郁而终。这是倭国史上少有的兄弟之间兵戎相见的争位之战。
卢俊义本来想骂骂倭国混乱不堪的政治,后来想了想同一个时代的宋朝,也在做几乎同样的事情,宋徽宗赵佶让位给宋钦宗赵恒,随后阳痿的赵构又让位给他的养子,这两个太上皇其实也并未撒手不管,时不时还是要掣肘一下的,不过没有白河那么变态了。
因卢俊义在,这个保元之乱是不会发生的,但通过回溯历史上的保元之乱,卢俊义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姓氏,也从而看清倭国现有的势力,保元之乱中的几个人物都已经登台亮相。
藤原氏依然霸占着关白、左大臣等重位,并未从倭国的政治舞台消失,反而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源氏和平氏开始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明争暗斗。倭国现在有四方势力,如果硬要将寺院也算作一方势力,寺院应该是效忠于那个变态白河法皇。而在高丽,寺院确实应该算作一方势力,那里的僧兵比少林寺的和尚要嚣张一百倍。
卢俊义对源氏的了解仅限于《源氏物语》,便问母亲是源氏的张峰:“你们那个源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们现在对那个变态白河是什么态度?”
张峰答道:“源氏本身属于倭国皇室,因为天皇的儿子不可能都成为下一任天皇,于是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便被赐姓,降格成为朝臣,源氏为其中一大姓。因为最近一百多年间藤原氏把持朝政,一部分皇室后裔便被迫离开京畿前往封地就任。由于天皇权威的下降,以及长期居住在京城的公卿官僚阶级与乡土领主的分离,倭国的王朝体制趋于崩溃,地方政治陷入混乱。地方领主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建立起庄园,采用自己的武装维护领地的治安。这些庄园主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豪族,进而形成了武士阶级,称为武家,武家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就连朝廷委任的当地国司,也不得不依靠他们的力量。天国唐朝初期,桓武平氏与清河源氏相继从皇室中分离出来,成了最初的武家。尽管如此,现在的武家在政治上还没有什么影响,源氏是依附于藤原氏,因此源氏目前是跟白河法皇是敌对的。”
卢俊义道:“既然藤原氏和源氏都跟白河作对,白河法皇是依靠那边的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