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预谋倭国(1/3)
过不多日,军情处安插在日本的特工也赶回复命。
政和三年末,卢俊义就授命石秀的军情处要在日本安插卧底。
前提条件就是要找寻合适的卧底特工,找寻人选的过程其实并没有花费太多周折。就如同之前曾讲过的《清波杂志》里面的记载,跟随日本商船前来中土宋境的日本女人遇见心仪的宋国男子就会主动上前自荐枕席,有些是借种,有些则贪恋宋境的繁华和宋国男子的儒雅英俊,就甘愿做妾留了下来。日本女人的后代子嗣在相当自由开化的宋国里依然还是会受到一些轻视,没有继承权,只能流落在外做杂役,便被石秀在明州(宁波)和泉州等地寻觅到二十多个这样的混血儿,经过培养锻炼后,让这些人携带重金,前去日本投奔母亲的家族。
找寻前去高丽的卧底特工也是如此经过,这些特工也是携带母亲的信件去投奔母族。
日本国名原来并不叫“日本”,而是称为“倭国”或“倭奴国”,这是中国人根据音译起的名称。《汉书.地理志》所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日本文献中,起初也沿用此名称以自称,如圣德太子撰《法华经义疏》,署名即为“大倭国上宫太子”。直到盛唐之世,日本国内汉学发达,日人始觉“倭”字有“顺从”之意,用于国名有伤体面,于是厌弃旧称,改称“日本”。
而在宋代,骄傲的宋人还是称东方的岛国为“倭国”,称呼那里的人为“倭奴”,虽然一开始卢俊义不太习惯,在叙述上沿用了现代说法,但后来还是觉得“倭国”和“倭奴”的说法比较解气,比较爽心,便在日后的一系列文辞上都转用“倭国”和“倭奴”的说法。
基于对这个时代高丽妇人的好眼光和远见的佩服,又基于对现代韩国女星宋慧乔、金泰熙和张娜拉的好感,卢俊义在日后攻打高丽时下令绝不伤害任何一个不反抗的高丽女人。
同样,基于对宋代倭国女人的好眼光和远见的佩服,又基于对藤原静香和深田恭子等女星的好感,卢俊义在日后攻打倭国时也下令绝不伤害任何一个不抵抗的倭国女人。
那二十八名卧底特工是在政和四年初前去倭国的,经过近三年的潜伏查探,他们也基本摸清了倭国的底细。因水土不服和暴露死掉了六名特工,有二十名特工继续潜伏,有两名特工返回山东参见卢俊义和石秀,详细汇报那边的情况,因为每次飞鸽传书的信息量有限。
前来汇报详细情况的两名特工,一个全身上下只遗传到了一点鱼腥体臭,大宋名字为王复,倭国名字为藤原复;一个全身上下只遗传到了一双罗圈腿,大宋名字为张峰,倭国名字为源峰,如果不细看,都是翩翩美少男,倭国女人果然借得好种,难怪她们的家族并不嫌弃这两个混血儿,反而都赋予重任,三年内都在各自家族掌握了一定的势力。比较遗憾的是,藤原家已经日薄西山,源家是含苞待放,都抵不过皇室和平氏。
卢俊义先问了倭国的人口和战备情况,这个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现在如何。
王复答道:“禀告主公,倭国本土四岛和其他五千多个小岛上的所有人口共计一千一百多万。倭国人天性好淫,不好生育,致使倭国人口相对奇怪,老年人多,儿童少,女人多达六百多万,男人少达五百万,许是男人多纵欲过度或好战必亡至死。倭国男人生性好斗,民风彪悍,可谓拉出来一个就可能是一个战士,但纠合在一起就是一片散沙,不成阵列。倭国即便能拉上一百万军队,也是乌合之众,我梁山义军派出二十万人马就能将其击溃。”
卢俊义点头称是:“不错,倭国男人好斗,单兵能力亦不弱于女真人。虽然倭国并无用兵人才,军队操练不济,也不可小觑。倭国平素穷兵黩武惯了,万一我军过去,那个变态白河上皇征调全国男人上阵,倭国恐不好图,还是让倭国乱起来,我军方有机可趁。张峰,你来说说倭国现在的朝政如何,有无乱象?”
张峰将思绪整理了一下方道:“倭国的朝政迥然不同于赵宋朝廷,所以会颇多解释。唐朝初年,倭国中臣镰足死,倭国天智天皇以其参与大化改革之功,赐姓藤原朝臣,是藤原姓之始。其后文武天皇诏,只准其子‘不比等’(好怪的名字)姓藤原。壬申之乱后,不比等参加撰修律令,营造平城京,创下政治基础。不避等的女儿光明子被立为皇后,开藤原氏一族立后之端。不比等有四子:武智麻吕(南家)、房前(北家)、宇合(式家)、麻吕(京家),是律令制下政治势力强大的四家。其后三家在争权中失势,只北家独荣不衰。到良房时,以外戚出任摄关职,成为藤原氏专权时代的起点。及至道长当政以后,藤原氏专权达于极盛期。此期间藤原氏虽然位极人臣,却从未像王莽、曹操、司马懿等人那样以下犯上,而是不断将本家的女子送进皇宫当皇后,二后并立,四女三妃。东宫立妃,幼小天皇常住其家。摄政、关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之职为藤原氏一族独霸,形成摄关政治特殊体制。”
卢俊义看了看面沉如水的王复,笑道:“你母亲的家族原本在倭国真是显赫,实乃跪着的天皇,甚至远比天皇更有威仪,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