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一首隐诗(2/3)
陶潜想了想,默默点头:
“此诗,知之人有多少?”
“应该没多少,当时昭武皇帝身边一些近臣亲眷所知,昭武皇帝谕下,不外传,故知之甚少。”
“好,好,此再好不过了。”
当然,这事,如果吴世琮不说出来,在坐的所有人,包括吴畏吴惧等,都不可能知道此事。
陶潜又喝了一口酒,然后道:
“听说,将军此前,曾入黔滇多地寻兵,但收效甚微,其中原故,自然有在大清重兵之下,不敢出头露面与将军相见。我等既已选定此山为据,正好以此为信,密告天下,凡我大周之兵,听得将军在此起事,又有密旨告知天下。定能有众多前大周之兵随之响应,并云集而至。”
吴世琮想,陶潜此话,也许是对的。正如他进入黔北十万大山,那里肯定隐藏着什么,隐藏者也知道吴世琮等在寻找他们,而他们就是不露面。或许就因此等原因。湘黔滇等处,原平西王手下精兵无数,大清兵杀之不尽,而此时没有出现,只是没有一个‘领头’的在招呼。
“将军,我等,在此大力招兵,必会引来清兵的注意,没等我等召集天下兵马,清兵必会对我等进行剿杀。不如,找个借口,在此秘密建军,密召天下,事必成。”
“怎个‘秘密’法?”
“老朽有一计,不知将军可否愿听?”
“愿闻其详。”
“此乃黔地圣山,古有庙宇,亦有僧人、道士居住于此,此前方为清兵所毁。此佛门圣地,想清兵也知此事。我等如今以重修此山上寺庙为题,想必不会受到清兵干预。然后再辅以大周皇帝所留‘圣诗’,秘密召于天下,以共起事。”
“一切愿听从前辈安排。”
“南岳衡山,乃江南名山,天下五岳之一,我大周昭武皇帝曾登临祭天;此处,亦西南名山,佛、道之地,何不仿为衡山,以此山起事,必得先王所佑。以便召集天下,云集天下英雄,共举大事。南岳有南岳庙、祝融峰、宝顶山等,同样,我等也可以此命名,立石碑于此山,刻‘隐诗’于石碑,将军再密召天下,前大周兵将定能闻风而来,将军何愁起事不成。”
一餐酒,陶潜终于说服了吴世琮,同时,也为吴世琮指明了方向。此之前,吴世琮虽一直抱有起事、起兵之心,但对于如何起兵起事,却没明确的思路。今天,听了老兵陶潜所言,他的思路也逐渐清晰。
酒席上,吴世琮直接命令老兵陶潜为真正的起兵军师。并以道人身份,兼修凤山上所有道观、寺庙。
确定了此事,大家的‘议题’重又回到起兵上来。大家一致认为,起兵,首先就要攻下凤山脚下的凤凰城,以为据点。可是,到底如何攻,几时攻,众人又停了下来,所有人又把目光转向了军师陶潜。
陶潜不慌不忙,摸了下自己的山羊胡须,道:
“此事不急,要想起兵,还得做好两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