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一首隐诗(1/3)
0295、一首隐诗
游了一峰又一峰,七十二峰到祝融
祝融峰峰几千秋,山自春风水自流
远观东南山千界,近听西北八百洲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祝融美景观不尽,天心有幸再来游
——
带着酒兴,吴世琮把这样一首诗慢慢地吟唱出来。
这首诗虽不算高雅华丽,几处提示,却暗示了此诗为登临南岳衡山所作,也暗示了吴三桂曾经称帝为王、坐镇江山的‘天心——天子之心’。
此诗,吴世琮隐隐记得:
平西王吴三桂云南起兵,一路打到衡州,已有称帝之心。在称帝之前,其带领重臣亲眷等,登临南岳衡山祭天,以求上天护佑。
看着初春万物复苏的衡山,千峰耸立、万流飞川,即将登临‘王位’的平西王也有了诗意。在君臣亲眷的簇拥欢呼中,行伍出身的平西王也动了诗意,面带微笑,轻轻吟出了此诗。
一时意气风华,真有一派帝王之相。
当然,作诗,本就不是行伍出生的平西王的强项。吟完之后,大家也就付之一笑,没把这事广为流传。当时,也就随身的一此近臣亲眷知道此事。
吴世琮,作为镇守一方的‘重臣’,同时也是亲眷,参与了这次祭祀活动,也亲耳听到了即将成为‘皇帝’的平西王吴三桂吟诵此诗。此诗,虽不外传,但,毕竟为‘皇帝’所作,大臣亲信们肯定会牢记于心,并抄录手稿,作永久收藏。
吴世琮,当时也抄录了下来,时时吟诵,所以至今记得。
今天,陶潜提到大周昭武皇帝留下什么,他想了很久,终于想起此事。
陶潜作为半个文臣,听过吴世琮的吟诵。这诗,虽欠文采,但帝王之心,却在诗中显现出来。于是问道:
“此诗真为大周昭武皇帝所作?”
“确实,这事,岂能有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