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君臣对话(3/4)
献金侯倒是一如既往的快速增长,只是那些新近上位的商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能够平衡局势的,还得靠军功侯。
兴汉王刘正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有些束手无策。兴汉军占据了半壁江山,治下的文官团体已经突破了十万人。
反观武将团体,屯长以上级别,不足五万人。
随着兴汉军的控制地盘增加,这样的文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要是将来兴汉国中无战事,军功侯的比例会进一步的缩小。
至于以地盘为根本的政略侯,只要有百姓的存在,他们就能立功封侯,在和平年代,政略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做出政绩。
可是军功侯怎么办呢?
一旦不能保持军功侯的优势地位,很有可能走上一条军转政的悲剧道路。
被迫放弃军队立场的军功侯们,为了成功的投入政略侯的怀抱,就只能在军队上下功夫了,裁军就成了军转政的那些人,唯一的立功机会了。
在刘正看来,军功侯的优势地位不在基层,政略侯可以把触角延伸到乡亭一级,军功侯则只能到县一级,更小的地方,根本就无法满足军功侯立功封侯和养侯的硬件条件。
真正确保军功侯地位的关键,只能是高层,也只有核心位置上的军功侯,才是确保兴汉军占据优势的根本力量。
刘正说:“叔至,你的位置很关键,这将会决定未来三年之内兴汉军的战略方针,要是文臣集团占据了上风,咱们就得由攻势转为守势,久守必失的道理,你比我更清楚。”
刘正只是告诉陈到一个道理,只要维持现状,政略侯就有源源不断的立功机会,至于军功侯的未来在哪里呢?
没有人会在乎,至少文臣集团不会在意军功侯的地位下降。
打仗就会有牺牲,这与政略侯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