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1/1)
1054年,基督教分化为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国称东正教)。天主教以罗马梵蒂冈为中心,权力集中于教宗身上;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名,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
16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分化出许多支派。随后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扩张,将基督教传到了世界各地。
今日的基督教
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20亿人,是世界上最被广为接受的宗教(接下来是伊斯兰教的12亿人,印度教的10亿人,和无宗教信仰的7亿7400万人)。基督教教徒包含有英国国教会(或称圣公会)的8400万人,dú • lì教会(不隶属于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亿1400万人,“边缘”教会(耶和华见证人教会,摩门教会等等)的3170万人,正教会的2亿1600万人,新教会的3亿6700万人,和天主教会的11亿人。(有大大叫我灭掉这鸟教,可想想这么多教徒就害怕啊,呵呵)这其中有天主教派,东正教派,和新教派中的许多小分支。其它还有宣称和其他教会有着不同渊源历史的基督教会,比如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俗称的摩门教会)。
虽然基督教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但是整体上和世界人口成长率比较起来却是在萎缩当中。当世界人口以大约每年125的成长率增加,基督教却是每年仅成长112。相较之下,伊斯兰教是以每年176成长。基督教在特定区域(非洲,亚洲)和特定的教会族群(福音派、灵恩派和“dú • lì”教派)却是快速成长。
基督教与犹太教
犹太人在公元1世纪前就遭到了许多民族的侵略、统治和奴役。在先知耶利米预言犹太人会成为巴比伦囚虏的同时,亦向犹太人传递一个信息,指上帝会派遣使者来拯救他们。及至预言实现之后,犹太人确信是因为自己民族远离上帝,所以被上帝离弃,因此改变了过往远离上帝而敬拜异族神的习惯,而变得以上帝为独一真神的思想,并产生了一种思想,期望在他们悔过以后,上帝会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脱离苦海。这些思想,逐渐形成了犹太教。这种救世主的观念也成为了基督教的一个基本思想来源。
基督教和犹太教不同的地方,在于基督徒相信耶稣就是旧约圣经(或称希伯来圣经)预言的基督或弥赛亚(默西亚)(即“受膏者”的意思),而犹太教徒则认为弥赛亚到今尚未来临。借著被钉死于十字架上,耶稣基督成为人给上帝的献祭,并与上帝订立救赎的新约。基督徒称呼这个救赎为“因信称义”,就是说,只要人心中接受基督是代自己承受了罪的后果,并在口里承认他为主,人就跟上帝立了约,从而得到赦免及救赎。而这一份跟上帝立的新约,不再只限于犹太人,更包括普世的外邦人。不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的犹太教徒,则继续遵守古老先知摩西流传下来的律法。
迫害的原因
罗马帝国的皇帝迫害基督教和基督徒的直接动机是政治上的原因。罗马皇帝标榜罗马的和平(axro),强迫人们称罗马皇帝为主(kuio)。这是因为需要为支配世界、统一世界的政治上的凝聚力,所以初期教会的圣徒们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即生死攸关的患难。
他们相信并告白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复活后赦免他们的罪、拯救他们的基督,是他们的生命,即为耶稣而活、为耶稣而工作、为耶稣而事奉、为耶稣而死,换句话说耶稣就是他们生命的主宰和主。
这里显露出了教会与国家间微妙的关系、政治与宗教间深刻的矛盾。初期教会的圣徒们忠实的信仰告白被罗马帝国解释为他们是政治上的fǎn • dòng分子、革命势力,甚至被误认为是食人种--吃耶稣的肉和血,因他们举行爱餐会(αγαπη),又被认为是bào • luàn的集团。
最终,他们被押上刑场,为保持信仰他们进入法律治理以外地带的地下墓穴(cataiσtuΘeouΥio∑ηiα)的希腊语第一个字母拼为“鱼”(ixθu)的单词作为暗号。
皇帝的各种迫害方法
尼禄皇帝在罗马城纵火(a。d。64),却向基督徒追究责任,并污陷说是相信世界将受到火的审判的基督徒纵火焚烧了罗马。所以在梵蒂冈公园,基督徒被处死于众多观众面前,甚至尼禄在园子里钉上柱子,把他们挂在柱子上浇上油后点燃,并且在火光中开晚会,因此基督徒称尼禄为敌基督。
多米提安皇帝(doian:a。d。81-96)要求他人称自己为“主和神”(kuiokαiΔeu),他把拒绝如此称呼他的基督徒当做国家的判逆者或无神论者。
当时的基督徒大半是下层人群,后渐渐广泛扩散到上层人群,甚至多米提安的表兄执政官弗莱维乌斯·克雷芒(fvicleitil)也成为基督徒。后来弗莱维乌斯·克雷芒被处死,其夫人多米蒂娜被驱逐出罗马。
图拉真皇帝(trajan:a。d。98-117)是最优秀、最受称赞的皇帝之一。虽有“国父”之名誉,但对基督教的本质默不关心。因为当时存在以政治革命为目的的秘密政治集团和组织,他制订并重申严格对待一切秘密团体和组织的法律,地方官员将此法律应用到基督徒身上。
庇推尼(bithynia)总督普林尼(ly)上谕皇帝说:“这偶像宗教(基督教)在迅速发展,不仅充斥城市,甚至发展到小亚西亚村落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导致圣殿(向罗马神敬拜的地方)衰败,牺牲的祭物滞销。”为了阻止这种情况,普林尼向皇帝呼吁处死基督徒。皇帝下令处死基督徒,但若有人否认自己是基督徒并向罗马神献祭则被释放。
如此,基督教被认为是秘密联合组织(革命式)或偶像宗教(因不敬拜罗马神)而遭到严重的迫害,特别是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一百二十岁高龄的耶路撒冷主教西门(sy。d。107)。同年,著名的安提阿主教依纳爵(ignati)被押送到罗马,在圆形大剧场(竞技场)的众观众面前死于狮子之口。瞬时间狮子将他血肉吞噬,只剩几块残骨。
依纳爵平时是位忠于主的主教,认为只有流血殉道才心满意足。他在图拉真皇帝面前说:“我侍奉基督于心中,我是神的使役(theohor)。”他拒绝向罗马诸神献祭。
哈德良皇帝(hadrian:a。d。117-138)作为献身于罗马国家宗教的皇帝,对基督教和犹太教同时进行逼迫。他在犹太教圣殿遗址建希腊之神丘比特神庙,在十字架受苦之地高高树立希腊神比诺斯之像来侮辱犹太教徒和基督徒。
安托奈纳斯·派厄斯(antonii:a。d。137-161)皇帝从残酷的暴力中保护了基督徒。他下令让亚西亚地方总督事先要考验一下基督徒是否无罪,但是对有的小亚西亚的地方总督的行为,他也无能为力。
当时小亚西亚的总督卡德拉特斯(statiadrat)对士每拿著名的主教波利卡普(olycar)的信仰进行考验。裁判官说若他指着皇帝的名起誓咒诅基督就释放他,但波利卡普告白说:“八十年来,我侍奉我的王、我的救世主耶稣基督,他从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