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节(1/1)
在陆上对东南亚的控制和威胁,吃进越南后迅速在中南半岛建立起帝国的外围屏障,配合西延的高原,将西南疆域线保持在目前的程度上,北方则无需太过担忧,已经确定要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将在俄国迅速开始,帝国应当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改变对俄国的态度,支持俄国皇室军队,并在同时支持蒙古在西伯利亚建国,在几十年的经营后,在中国的北方,保证一个以新建的蒙古和被削弱的俄罗斯两个国家作为中欧之间的缓冲地带的状态,也向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领导国家表明中国无意欧洲事务的立场。
重点就在于目前正在军事行动中的西线,西线的伊犁,喀什——杜尚别,塔什干的广袤区域,吃进目前属于俄罗斯帝国的草原总督区,也就是伊犁西面的巴尔喀什湖直到西北方的鄂木斯克,西部的阿克莫零斯克等战略重地的广阔土地,另外一个就是土耳其斯坦总督区,也就是包括塔什干,杜尚别(即以前布哈拉汗国的首都布哈拉),以及西延一直到里海海滨包括巴库在内的广阔区域。(注:此即为西土耳其斯坦,xīn • jiāng为dōng • tǔ • ěr • qí • sī • tǎn,俄国人所提出的非法提法,而国内有少数叛逆分子居然堂而皇之的继承当年俄罗斯帝国所提出的从属于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一个总督辖区为国名并发起恐怖活动,这是每一个热爱国家的中国人都不会容忍的。当年俄罗斯只是提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是绝无可能实际统治这片土地的,只是用来分裂中国的一个政治伎俩而已。)
当然,目前阶段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全部吃进这两块大区的目的,目前只要在这两片区域之间的兵力薄弱地带打进一个钉子,并慢慢的向南北方扩散吞并而已,相信在俄国很快就要受到内乱的影响的时候,这个长期性的任务其实也不会长的超过1920年。这也是第一批动员兵力只有二十万出头的原因了。
至于外界如何反应,那也许要等到大兵攻克一两个重镇之后才会遇到的麻烦了。目前两个总督区加起来不到十四万的兵力,除了边境线上有一些分散的哥萨克兵团外,越过一道边境线,大军推进的速度可能会快的惊人。
第一阶段也就是在英德开打之前,以王士珍中将为首的西进后团的任务。只是要构筑一个以杜尚别,塔什干,伊犁和喀什为四个控制点的尖刺形实际控制区而已。当然,在攻克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移民,两教都要快速跟上,那里的mín • zú • máo • dùn也要利用好,这些都不是王士珍这个军人能够搞得好的,所以在西进的军中,也聚集了大批的情报和理藩院的人才们。
当北京的军队成群结队地将各种辎重物资和轻重武器搬上西去的一列列火车后,没有人猜到他们下车的地点在哪。等到国际上知道消息,也许是俄国那边的消息,也许是中华帝国宣传部关于收复浩罕藩国故土的外放资料。总之,由于之前一段时间中俄关于西伯利亚蒙古移民问题的唇枪舌剑的往来。一般的判断都是中俄将在北方边境再次进行大规模战争。
德国人没有猜对,英国人同样也没有猜对。当小毛奇满意的得到德意志的女婿——谊郡王溥偀将直授陆军上校军衔前往库伦督军的消息即将返国的时候,英国人也将斡旋中俄关于西伯利亚蒙古人问题的准备工作做好了。
英国的建议是中国和俄国共同给予在俄国境内的蒙古人国民待遇,使得他们拥有合法的在俄国境内经营各种活动的权力,当然,蒙古人也需要尊重俄罗斯的行政管理,以避免流血事件的再度发生。他们并建议欢方在伦敦举行一个内阁部长级别的外交会谈,以避免中俄之间的矛盾继续滑向不可调和。
他们的建议理所当然的遭到了两国的共同拒绝,俄国人已经动了手,就说明他们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在他们已经动手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接受任何退步的方案,他们有脸面要维持。而中国也以蒙古人的血不能白流为由,拒绝接受英国的调停,并给了英国一个硬梆梆的选择题——在中俄之间,英国只能桃选一个。
英国人当然希望在这个选择题的选择过程中添加上其他的附加条件,譬如说英国选择中国,那么中国需要如何如何。却没料到一向嬉皮笑脸的恭亲王载滢劈脸回了一句没得商量!
于是他们沉默了一段时间,直到他们紧随着俄国的脚步收到俄国重镇,伊犁河南畔的维尔诺突然在5月17日被中华帝国第一军和第三十一军攻克的消息。
首先陷入混乱的是俄国人,在伊犁河以南,俄国的兵力只有三万多人,在中国两个军七万五千人歼灭了七千人的守军进入维尔诺之后,南线的兵力只有两万多了,这些兵力如果撤回,那么等若将南部大片的土地拱手让给有备而来的中国人,而若是抵抗的话,兵力和准备明显不足,紧接着的就将是一连串的失败,但是要增援的话能够增援的也仅仅是北方的十来万人而已,对面的中国人兵力显然不止两个军,他们的战略意图也无从得知,如果贸然增援,北面的防守将陷入空虚的境地,假如中国人下狠心向北图谋的话,那么增援到南面的大军将有去无回。
同时他们头痛的还有库伦到贝加尔湖一线的防御,随着中华帝国谊郡王的到来,很显然第二战场很快就要开辟,如果中国的意图是两线在中央某处合兵的话,那么伊犁河以南是更加不能增援的,如果被中国人吃下草原总督区,南线的陷落也将是迟早的事情。
随着朝廷大军向俄国发动攻击的消息被有意快速传递给了蒙古人,他们也开始热血激昂起来,在获得朝廷授权后,蒙古两个亲王训练出来的少量新军也开始进入前线,在西伯利亚也发生了大量的屠杀俄罗斯人的事件。
正在判断中国战略意图的俄军随即又得到中华帝国陆军航空部队轰炸伊尔库兹克的消息,在一轮十二艘轰炸飞艇的轰炸之后,中国北方边境的七到十个师开始进入俄罗斯境内,对贝加尔湖方向发动袭击。一时之间,圣彼得堡沙皇御案上,战报频传,而且都是失败或者失守的报告。
他面临的局面是困难的,在准备着与德国的决定性战争的这些年里,他们的兵力也从一九零五年的一百四十万扩充到了一百九十余万兵力。其中南方为了防备土耳其,黑海里海一线集结了近四十万人,受英国的建议,在欧洲方向与德国接壤的地区(今波兰)集结了八十五万人,近畿圣彼得堡地区二十万,为了对付蒙古人的威胁,西西伯利亚又派去了二十万兵力。中亚直到阿富汗印度波斯一线能用的兵力也就是不到三十来万人,其中更有十五到二十万已经被中国西线的进犯军队所牵扯无法动弹。(注:俄国在1914年开战时动员兵力为550万人。)
算起来,满打满算能够在贝加尔湖地区与中国入侵军队抗衡的,也只有十来万人而已,而且还都不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
没办法,这么幅员辽阔的一个国家,由于过往的对外政策的关系,他们在哪一个方向上都没有朋友。在历史上都与这个方向的国家有过难以忘却的仇恨,而眼看大战就要打响,最精锐的欧洲军团是绝对不能动的,南面次精锐的防范土耳其的军团也是不能动的,而但凡能动的兵力,都需要面对各自的对手。怎么办,只有再征召新的军队了。
征召令从圣彼得堡发出,发到每一个乡村里,征召令向帝国的臣民们讲述了帝国正在承受的耻辱,一场场失败在那张薄薄的纸片上看起来是那么的触目惊心。青壮男子的妻子父母们都仿佛看到了家庭的悲剧正在不远的地方等待着他们。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帝国的召唤,到遥远的地方接受训练,随即拿起武器或者空手开赴同样遥远的战场。
托洛茨基的组织正在等待着机会,受到瑞士人的指点。他用朴实的语言将这个机会准确的定为当帝国承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