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节(1/1)
现在拉拢我们的热度绝对没有这么大,他们只要确保中国不会威胁到印度洋事务和中亚事务就可以了,其他方面让让步他们就可以轻松的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人对于中亚事务的干预从来都是防御性的,从汉到唐,基本都是为了解决自身中原富庶地区的共全问题才会在中亚展开拳脚的。而我的到来已经让整个世界无从摸清中国的真实意图了,他们的胃口有多大,他们要实现怎样的一个战略目标,即便是英国人也没有能力完全弄清楚。
英国不提俄国和中亚的事情,我们自然也不好提,但是我们也有能力让他们自己提。这时候炙手可热的西伯利亚蒙古移民问题已经展露出了即将爆炸的态势,俄国的边境哥萨克已经将越来越多的态势报告发回了圣彼得堡,我相信愚蠢的俄国人一定会试图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他们越来越难以解决地内部问题的。因为他们现在似乎除了东方,已经没有其他能够突破的方向了。土耳其固然是个极好的选择,但是没有好的借口,谁也不好意思老揍一个打不过自己的人。虽然借口是可以制造的,但是自从资产阶极革命后,土耳其人也正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洗刷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耻辱,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惹得起的民族。相较而言,百十万移民就好解决多了。
虽然这些移民背后似乎有中国政府的官方支持,中国也适时的稍稍警告了一下圣彼得堡,甚至还派出使节汪大燮来协商解决,但是这个代表是无理的,他狂妄的宣称俄国方面应该给予西伯利亚的蒙古人一块固定的领土来让他们生存,原因是这片土地上原本就没有多少俄国人的存在。这已经超出了尼古拉二世沙皇陛下爱的容忍范围。在皇后的支持下,他迅速的将汪大燮驱逐出境,并开始了他的战争动员。也正是汪大燮的回京奏报,让我意识到俄国人很快就要下重手了。这是个机会。
通过军情司欧洲局的运作,圣彼得堡的托洛茨基也得到了消息,紧锣密鼓的筹备了起来,一旦东线情况有利,相信他们将会迅捷发动的。
名义上的远东大铁路的不在远东的终点叶卡捷琳娜堡的火车站如今成了全俄国最忙碌的火车站。大批的物资和军人从西方运达,又迅速的向东方辐射而去,这个城市扼守着俄国的东方的大门,依托着乌拉尔山脉和依谢特河的天然地利,这里就是最好的堡垒。从这里向东。很快就可以进入如今极度混乱的西伯利亚地区,在小尼古拉大公的主持下,一场战争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他们等待的只有两条,圣彼得堡的命令和寒冬的结束。
在基本丧夫了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体系之后,实在并不能责怪俄国人的反应太过缓慢,即便是俄国人也不愿意在寒冷的冬季到西伯利亚去过冬,更不要说去作战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开始时只是想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俄国也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再次激怒似乎是看到俄国人就来劲的中国军队,如果当真彻底激怒中国人,那么他们防御薄弱且根基不深的中亚地区将有着沦陷到中国人手中的危险,到那时候,如果德国从西线发动攻击,也许他们就只有指望高加索山脉和乌拉尔山脉来抵挡中国人的脚步了。
从高加索山脉向南直到阿富汗甚至印度洋,这片地区曾经是俄国和大英帝国的棋盘,在英国成功的利用了一系列变数和利用中国削弱了俄罗斯之后,俄罗斯的触角收回到了里海,咸海和在中国的咸丰皇帝当政时期取得的巴尔喀什湖以南一线,而在这一条线向南直到波斯阿富汗一线,这一带已经逐渐被英国人的光芒所笼罩,而即便是控制在手的这些地区,他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抵抗中国在xīn • jiāng地区经营了十几年的军队。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但是沙皇的决心还是下了,因为中国人并没有太过在意沙皇的脸面,他们那个骄傲的使节狠狠的扇了沙皇一个耳光,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还有什么比领土要求更为过分的要求呢?
年轻一代的哥萨克们骄傲的开赴前线,他们要扞卫自己的领土,把蒙古人从西伯利亚赶出去!
托博尔斯克(tobolsk,古称tubal)鄂毕河缓缓流经这个城市的西侧,使得这个位于西西伯利亚的古城比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更早的迎来相对的温暖,也使得这里成了最多蒙古移民聚集的城市,他们赶走了这里的俄国官员,并自行改名为太阳城,按照先到先得的古规矩,这里如今是原唐努乌梁海杜尔伯特汗旗下的一个小汗巴音图克汗的汗治所在,尽管这里离着俄国东部的军事重地叶卡捷琳娜堡只有直线距离六百多公里的距离,尽管这五万多蒙古人只有两千多支步枪之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相信,只要有太阳神的庇佑,他们无所畏惧。
托博尔斯克的失陷大大的出乎俄国军方的预料,托博尔斯克大小也是个城堡。原本这里就有一千多哥萨克驻守,却不料他们居然抵挡不住这些蒙古人,这是第一个被蒙古人占据的西西伯利亚城市。也正是这次事件,让俄国人脸面全无,亲自抵达叶卡挂琳娜堡督战的斯托塞尔将军雷震震怒,当即向小尼古拉大公建议立即收复托博尔斯克。对付那么点蒙古人,他可以让麾下的一个师轻易的完成任务。
公元1910年4月3日,奉尼古拉大公的命令,俄罗斯东方军团的两个师经过十二天的行军后。跨越了托博尔河上的冰层,隔着鄂毕河宽阔的冰面,开始了向托博尔斯克的进攻。蒙古人的抵抗是很徒劳的,他们的火力比起对方的炮火来说太过孱弱了,仅仅用了不到四小时,俄军就完成了仅供任务。在城市外围组织起第一道防线的四千五百名蒙古勇士全部战死,伤亡不到七百人的俄军大举入城。
随之而来的便是屠杀,城中被蒙古人奴役的俄罗斯人翻身做了主人,在哥萨克的率领下,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杀戮之中。仍显寒冷的天气里仿佛只有喷薄而出的热血才能稍稍驱走寒意。经过两天的混乱期后,俄国人开始检点他们的这一仗的成果,数万具蒙古人的尸体,几千匹马匹,没有一些御寒的物资,食物……
随着俄国军力的陆续投入战斗和寒冬的离去,在西伯利亚的蒙古人越来越受到残酷的待遇,整个蒙古在哭泣。到了5月的时候,已经陆续有数个蒙古的大小汗们来到北京,整日的在理藩院和陆军部等衙门,以及皇帝召见的时候在金銮殿,号哭声一片,甚至有哭得昏厥过去的。
当然,他们也被安排到一些军事单位,以及外交部的衙门哭给国内国外的人看,我也震怒着下旨让外交部答复英国人:请英国明确在中俄之间的立场、中俄之间,马上就要开大仗,有鉴于此,在英国做出明确答复之前,外交部暂停与英国人的私下接触。
如此高调行事的原因当然不是仅仅因为蒙古的遭遇,那个事情用不着在意英国人如何。该怎样还是要怎样。与英国的暂停接触最大的原因还是德国外交使团的到来,他们可比空手套白狼的英国人实在多了,事前传给英德各一份的需求列表,德国人要么带人,要么带资料,基本上只要他们能提供的科学门类,他们都将无偿的提供给中国。而他们也高调支持中国立即发动对俄国的战争,并迅速在柏林发表了一份针对俄国人的谴责声明,声称俄国在托博尔斯克的屠杀行径已经超出了文明世界的行为准则容许的范畴,无论俄国为此承担多么大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德意志帝国坚定的支持中华帝国发动一场惩罚性战争。
身处两难的英国人也被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阵脚,还没有完全失去笼络住中国的希望的英国人台面上和台面下分别给了我两份声明,伦敦发出的台面上的声明希望中俄双方保持克制,并立即展开解决西伯利亚问题的谈判,以避免更大的悲剧的发生。英国也严厉指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