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节(1/2)
破败不堪,城上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敌楼,墙上也是创痕斑斑,但宋军军旗仍在城头飘舞。不得不承认,姚平仲和徐卫两个,虽然败于我手,但他们这次坚守无疑是成功的。
“下次再交手,你们可就没这么走运了……”
大宋隆兴六年,三月底,在盛夏来临之前,宋金成达和议。在得到两国皇帝批准之后,正式生效。根据和议的内容,大宋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宋帝尊金帝为伯父。这本已是一件屈辱的事情,可后来发生的事情,简直象是上天在故意捉弄羞辱南朝一般。
和议缔结以后,福州朝廷就派出了使团,携带礼物和皇帝口述,大臣执笔的信件前往金国。可走到半路上,使团就得知,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已经病逝,被尊为太宗,继承他皇位的,不是他儿子,而是他的侄孙,完颜合刺。
完颜亶是完颜阿骨打长子的长子,按汉家风俗来说,就属于长房长孙。在完颜吴乞买登基以后,受一班功勋宗室的支持,确定为接班人。
本来,吴乞买去世,合刺继位,这是女真人的内政,不关南朝的事。反正按和议约定,赵桓叫合刺一声伯父就是。可问题是,这完颜合刺如今才十八岁,按中原习俗,他这还不到弱冠之年,连个成年人都不算。赵桓而立之年,却要叫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作伯父!
偏偏这事还没得商量,在宋金正式缔结和议之前,完颜吴乞买就已经去世了。批准和议的,正是这位金国新君,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想抵赖都没办法。
正是因为吴乞买去世,金国朝政动荡,才使得上上下下都倾向于同意议和。否则,后果还真得两说。
在尊金帝为伯父的同时,福州朝廷也向定都大名府的高世由发出了国书,承认伪韩的合法地位,并称高世由为“大韩皇帝”。
四大条件,干了两样,剩下的就费些事了。和议既然是今年缔结,那么岁币也要从今年算起,只是当初赵桓匆忙逃亡,带得了多少东西?遂责成镇江府筹集钱财物资,按规定送到宿州去交割。
至于割地,就难在陕西。因为直到现在,福州的皇帝百官都不知道陕西局势如何,自从皇帝逃亡之后,就与陕西失去了联系,鞭长莫及。但按和议的内容,南朝要将陕西宣抚处置使免职,还要撤销三个招讨司。有鉴于此,耿南仲派出了一位重臣,充任陕西宣谕使,前往宣布朝廷的决定。
四月初五,凤翔。
这一天清晨,太阳都还没有出来,城头上的守军就发现了一件事情。往日将城池四面围定的金军不见了!徐卫姚平仲闻讯之后,急忙上城查看,果见金军连夜拔营撤走!初时,守军上下都认为,金军撤走,一是因为久攻凤翔不下,二是因为盛夏即将来临,金军耐不住酷暑,只能撤退。
可很快,他们就明白,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金军虽然撤走,但徐卫还是不敢大意,派出踏白马往东侦察,得知金军确已全部撤入京兆府,凤翔府境内未留一兵一卒。徐九遂下令开城,凤翔三月之围,宣告解除。
城门一开,被困了三个月之久的百姓蜂拥而出。那些从耀州京兆府等地随同官军撤过来的都往西走,有亲戚在西边的自去投奔,便是没有,也想尽快离开这虎狼之地,鬼晓得哪天又打起来?
虽然狼烟熄灭,但徐卫作为全军统帅,还得布置相当多的事情。统计损失,安置伤员,奖功罚过等等。一直忙到晚间时分,才松了一口气,匆匆往家里赶去。
虽说一直在城里,可他已经有多日不曾见过娘子和女儿。当他来不及换下戎装,踏进门槛时,家中早已掌上了灯。
“大帅回来了。”仆妇一声喊,顿时传遍这只有六间房的小院落。徐卫还没进堂屋,就瞧见一个人影飞出来,大声喊道“舅父!”
定睛一看,却是他的外甥范宜。既然外甥在,那肯定是三姐过来了。
徐卫习惯性地想去抱他,赫然发现,外甥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大小伙子了,不由得笑道:“舅父才多久没看到你,你怎么跟灌了粪的庄稼似的一个劲长?”
范宜出生在书香门第,现在已经知道了体统斯文,给小舅行个礼,贺道:“恭喜舅父击退强敌!保满城军民平安!”
这是小辈发自肺腑之言,可听在徐卫耳里却不是滋味。鄜州惨败,奇耻大辱,如今不过是守住了城池,哪里值得道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