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节(1/2)
态,属于随大流的人物。
“朱相。”秦桧与他在公务上有些来往,不算陌生。
朱胜非上得前来,一又朗星般的眼睛直视着对方道:“今日开详议司,必是商议接见金使一事。以我度之,官家风疾在身,恐不便出门。但舍此之外,还有何策?”
秦桧闻言叹了一声,摇头道:“我也正为此事着急,官家病情反复,铁定无法接见金使。太子尚且年幼,亦难当此责,难,难,难。”
朱胜非听罢,也叹道:“罢了,你我也想不出个法子来,待稍后同僚齐聚,再作打算。请。”
“不敢,朱相请。”秦桧闪身在一旁道。
“哎,你是台谏长官,素来直言时弊,我敬你,请。”朱胜非坚持道。
秦桧这才不推托,先一步往衙门里走去。朱非胜在背后看了片刻,嘴中啧一声,摇了摇头,跟了上去。
当时,那知州衙门二堂之上,耿南仲已经坐在主位,下面黄潜善接挨着,代表西府的枢密副使许翰跟他面对面,始终保持“怒目而视”的神情,让黄潜善非常不自在。
秦桧和朱胜非进来,一时不觉唏嘘。想从前,详议司是由首相次相,两位副相,枢密正副使,台谏长官,以及一员太尉以上武臣组成。并根据议题的需要,酌情增加人员。如今,赵鼎被罢去相位,耿南仲一身兼两相,枢密使折彦质远在镇江,何灌又被贬,使得详议司顿显冷清。
敷衍似的互相致礼后,众官落坐,耿南仲既是主持,自然首先发言:“今和谈已有眉目,双方就条款初步成达共识,然照礼数,天子当接见外邦使臣。今官家风疾在身,不便视事,而金使又求之甚急,如之奈何?”
黄潜善马上接过话头:“天子既不能视事,按太子监国的惯例,是不是由太子出面接见金使?”
时赵桓的长子,太子赵谌年方十余岁,正读书学习,离成年还远。因此,一听他这话,秦桧就反驳道:“太子年少,且未经世事,今两国议和,正是微妙时刻,若由太子出面,恐生事端。”
“不错,金使坚持要面见官家,如果由太子出面,一则引起对方猜疑,二则恐生误会,诚为不妥。”许翰也明确表示反对。
耿南仲却道:“太子聪颖,少年持重,遇事沉稳有方,依本相看,可行。”
“耿相。”朱胜非唤了一声,他极少说话表态,因此众人见他开口,都把目光投往。“那两位金审议使,韩昉有长者之风,倒是好说。可那邢具瞻是何等人,黄相最清楚!此人傲慢无礼,气焰嚣张,太子虽然聪颖持重,但毕竟涉世未深,如果由太子出面,恐怕……”
他这话说得在理,耿南仲黄潜善也反驳不了。在和谈的过程中,黄潜善不止一次受到邢具瞻的侮辱恐吓,连他这样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都感觉畏惧,何况年少的太子?
黄潜善把手一摊:“纵然如此,舍太子外,还有得选么?”
堂中一时沉默,不错,除了太子,根本就没得选!你不可能在宗室亲王中派一个去接见金使吧?没有这规矩!
朱胜非此时试探道:“耿相,下官倒是对官家病情不是很清楚,这接见使臣,不过就是一个形式,用不了多长时间,能否……”
耿南仲果断了地摇了摇头:“没办法。”天了现在连坐都坐不起来,你就是把他抬上殿去,他也只能躺着说话,这要是传出去,指不定是祸事还是笑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