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节(1/3)
见?”
徐卫放下碗筷,神色不变,对外头道:“有贵客在此,今日就不见了。”
钱成一听,赶紧起身道:“哎,怎敢误相公之事?左右天色已暗,小人自去馆驿,就不叨扰了,改日再叙,改日再叙,告辞,留步。”
徐卫假意挽留一番,然后才送出。李贯就站在院里,等徐卫回来之后,立即上前报道:“幸不辱命,大人交待之事,已经办妥。”
“是死是活?”徐卫轻声问道。
“卑职带回的是人头。”李贯小声回答道。说罢,对外唤了一声,便有一个精细的汉子快步入内,手里提着个包袱,交到李贯手上后。那包袱裹得极严实,李贯里三层外三层打开,没来得及看,已经闻到一股臭味。李贯走到窗下,徐卫借着屋里的光亮,果见一颗人头,双目紧闭,嘴唇微张,面皮已经泛出紫色。在徐洪提起“徐和”这个名字时,徐卫印象还很模糊,但现在一见,正是当初贼寇勒索徐家庄时,那个胆小如鼠的保正。
徐卫一挥手,李贯赶紧裹好,又交给部下带出,这才详细禀报过程。原来,他带着十几个剽悍精明的细作,一路往北刺探消息。根据徐卫提供的情况,他判断徐和不过是个小人物,打听他无异于大海捞针。因这徐和是跟高孝恭的部将李成走的,他便专一打听李成所部。若遇有人盘问,便以投靠为名搪塞。
一直追到冀州衡水县,才打听到李成的部队撤退此处驻扎。因李成在河北高军中名气很大,绰号“李天王”,他大败而回,冀州之民多暗喜。李贯在冀州有个江湖上的朋友,当时已经投靠高世由,接受了伪职。李贯仍旧去拜会他,从他口中得知,此次南下大名,所带回的人中,但凡稍有名头的,都被高孝恭带往真定了。其余的,都下放在地方任职,那徐和因干过多年保正,指认徐家祖坟有功,因此在衡水县作了个押司。李贯探到这个消息,也没有急于动手,遣人监视县衙,摸清徐和动向,后将其暗杀于归家途中,李贯亲自动的手,割下人头后,连夜潜往大名。
“好!作得好!”徐卫连声赞道。
“知军,卑职还探到一个消息,李成眼下已经赶往真定,据说是高世由要僭越称帝了。”李贯沉声道。
徐卫猛然侧首:“哦?那就更好了!”
隆兴元年八月,徐卫接受诏命起复,同时护送徐彰的灵柩前往东京。出大名府时,张所率河北招抚司文武官员前来送行,大名百姓也自发齐集城外,目送军中元老离去,号哭之声,数里之外清晰可闻。当时,大名府并不太平,一些人为避兵祸,啸聚山林,落草为寇,干些剪径劫掠的勾当。但听闻徐彰灵柩路过,无人敢犯,至濮阳,有贼号梁进者,带兵数千拦截。见徐彰灵柩,又得知是徐卫亲自护送,率众伏拜于道后,自行散去,可见徐彰得人心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