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节(1/2)
“看呐!又来援兵了!”阵中士卒纷纷大喊,语气之中难掩兴奋之情!众人侧首南望,果见如潮般的士兵涌来,骑马的战将不时呼喝指挥,因此虽人马众多,却不散乱。扛着丈长大枪的枪兵跑在前头,浑身重甲发出铿锵之声,震人心弦。随后,背弓带壶的弓箭手疾速而来,竟一眼望不到头!
再后,徐原大军将士们欣喜不已。排着整齐队列的重甲步兵,一手持盾,一手执刀斧,呼喝着整齐的口号,像墙一般推进过来。其声如雷鸣,其势若奔马,真个无坚不摧,无固不克!
“大哥,那,那不是杨彦么?”徐胜看到重步队伍旁,有一将身披铠甲,盔洒红缨,提条曲刃大枪,威风凛凛!
“哪个杨彦?”徐原问道。
“就是徐家庄的杨彦,九弟打小的玩伴!”徐胜大声叫道。
谁?九弟?徐卫?不用徐胜回答,因为答案已经出来了。紧随重步兵之后,一队人马不徐不急跟进,一柄大旗迎风招展,上面写得分明,“忠勇徐卫”!
第一百七十八章德高望重
潼关,在中国历史,尤其是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曹操下令始建于建安元年。关城位置几经变更,到宋代,潼关已位于渭河南岸。此关首要特征,便是险!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自往今来的枭雄豪杰,欲图关中地区,进而染指中原,潼关不能不取。
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提五路大军进援东京,兵败于潼关之前,自此收拢兵马,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派人前往西京范围刺探消息,听说洛阳仍有金兵把守,遂止步不前。陕西五路大帅几次建议出兵,范致虚均不予理会。数千骑便能破我五路大军,还仗还能打么?主帅一懈怠,军心逐渐涣散,那逃亡之卒亦不归营,甚至有落草入伙,与河南群盗为伍者。五路帅臣极是寒心,但范某人手握兵权,无人敢指责于他。
除留数千兵扼潼关以外,范致虚将手中数万部队驻扎在渭河南岸,也不加紧操练,每日便于和尚赵宗印等高谈阔论,说的还都是经世救国之策,但就是不见进兵。时军中谣言四起,有称东京沦陷,二帝蒙尘者。刘光世等人请求追查此事,斩杀造谣生事者,范致虚却已方才遭遇大败,若行此事,势必动摇军心,因而不准。
渭河渡口,三四十个兵丁聚在渡口处,抱着枪,悬着刀,或立或坐,人群中不时传出喧哗之声。原来,却是几个统兵官在赌双陆。有一人掷出了个“雁行儿”,引起同伴惊呼。正赌得欢喜,有士卒瞧见一艘船从北岸而来,报于都头知道,那都头输了钱,正烦心呢,也没空理会。等他翻了本,船已靠岸。下来六七个人,牵着马,都作寻常打扮,为首那个年在六旬左右,须发半白,一张布满风霜的脸上似刀掉琢斧刻一般,让人分不清哪是皱纹哪是疤痕。穿件灰袍,极是朴素。但身后扈从,俱是神情剽悍之辈,人人提着大刀。
“你几个打哪里来?又去哪处勾当?”一名都头捉刀问道,眼睛不时打量着这一行人。
那老者没回答他的话,看到几十名士卒无精打采,军容不整,皱眉道:“你是哪一军的?你的上峰是谁?”
奇了怪了,这老头有毛病吧?我问你话呢,你倒反过来问我?还这般口气?这不找死么?冷笑一声,下令道:“这几个从北岸来,可能是女真细作,先拿了,绑在一旁!”
士卒闻声而动,那老者背后几个侍从立时挺刀相向!都头大怒,一把抽出佩刀,厉喝道:“你等想作甚?”
那老人家看来是不想和他们纠缠,伸手往背后,侍从会意,取出一物递到他手上。老者将那物件一扔,直砸在都头脸上,一把捞住正当发作时,突然神色大变!这,这是金带!御仙花金带!拈一拈重量,天!二十五两重!
一般来讲,官员可以从衣着饰物仪仗来区别品级。在宋代,文武大臣都有“束带”,而这二十五两重的御仙花带,是武臣能够得到的最高等级!那么,眼前这位老丈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