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1/2)
此刀伴随着关羽征战多年,深受他的喜爱,荆州被夺后,他怕这刀被敌人的宵小所有,大是浪费,因而投入水中,这世间也就从此少了一把可供人玩味的利器。
简评:“最匹配的刀。”
新亭侯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张飞,初拜新亭侯,命匠炼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后范强杀飞,将此刀入于吴。
刘备平定了江南(荆州及其周边)之地后,张飞才被封的新亭侯,那时意气风发,正当壮年,于是,命著名铁匠取赤珠山的山铁打造了这把新亭侯刀,随身携带,四处炫耀,令得诸名将暗羡不已,纷纷防效。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所杀,急于报仇心切的他,大醉之下,用鞭子为稍有延误的张达、范强好好地备下了一次“糖妙栗子”宴,两人因实在难以下咽这份丰厚的宴席,趁着夜的黑,将请客的主人给活活的扼杀之后,并把这把酒席上的赠品,行凶的好工具,“新亭侯刀”带到了东吴,敬献给了未来的主子孙权。
简评:“最代表身份的刀。”
太一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钟会克蜀,于成都土中得一刀,文曰“太一”。会死,入帐下王伯升,伯升后渡江,刀落水。
这刀虽因三国人物闻名,却显然不属于三国时代的产物,估计是在地下埋了好多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对于它的出现与消失,只能用用八个字形容:“来得突兀,去得突然。”
简评:“最难懂的刀。”
宜为将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郭淮,于太原得一刀,文曰“宜为将”。后遂为将军,及与蜀将战,败失此刀。
只是说“得一刀”,不知是请别人造的,还是心甘情愿别人送的,也不知是当时打造的,还是更为久远的古代东西,再结合他的消失,这刀处处透露着难以猜测的神秘感。
简评:“最心想事成的刀。”
百辟五宝刀
《艺文类聚·六十·魏》:“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曹丕),其余四,吾(曹操)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
曹植《宝刀赋》:“建发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修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
曹操自主研制开发,并委托相关部门打造,以龙、虎、熊、鸟、雀五种动物相区别,自己留下了二把,曹丕、曹植、曹林各得一把。
曹操的爱好,除了吟诗外,还要加上一项,就是颇爱研制领先于当时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水平、高难度武器,这也可能是因为出身武将,常年征战对手中的防身武器特别看重的缘故吧。
简评:“最有野兽缘的刀。”
司马刀
司马炎造八刀,皆铭“司马”。
刀以人名,好主意。
不置评。
祝融飞刀《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善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夫人世居南蛮,乃祝融氏之后;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孟获起身称谢。夫人忻然上马,引宗党猛将数百员、生力洞兵五万,出银坑宫阙,来与蜀兵对敌。
祝融夫人飞刀还不怎么使用上,蜀国两大将张嶷、马忠,一个被伤,一个被活捉,逼得诸葛亮没了办法,派出了马岱、赵云、魏延三人,才将其制服。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祝融飞刀,也不弱,百发百中,命中率为100%。
飞刀,又见飞刀!
简评:“最有准头的刀。”
龙鳞露陌刀
曹丕《典论》:“丕作露陌刀,一名龙鳞。”
《典论》:“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续汉书》载:“龙鳞,御刀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