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节(3/3)
袁世凯笑眯眯的说道:“李帅,你的意见很对,关于财政计划,停付赔款、移存关盐都可立即施行。至于内国公债,过去失败过,你看有何良策以善其后。至于先行下手夺回青岛,于情于势都是应行的,不过我国既然宣布中立,忽然又推翻前议,出兵对付德国,虽说是收回青岛,但在中立立场上似乎有点碍难说得过去,这样做了就怕外交上会增加困难和纠纷,且恐愈增加和日本的尖锐关系,我觉得此一着可行又不可行。”
李想知道袁世凯是看不透局势,不敢xià • zhù,因说道:“德奥两国以小敌大,战争结果必难幸胜,不如找个适当时机对德国绝交宣战,俾将来在和议中可以取得地位,立于有利地步。”
袁世凯笑道:“这一层让我再详细考虑一下。”
……
是日上午9时左右,李想同袁世凯最后一次握手、道别后,即乘车离开中南海,赴机场。袁克定代表袁世凯到机场送行。李大帅与送行各界人士握手告别,并与袁克定、梁启超、蔡锷在机场留影。
至此,北京最高级谈判落下了帷幕。
第六百三十三章二十一条(一)
回到武汉,李想就淹没在开不完的会议中。
会议陈长而又十分枯燥,李想坐在长桌后,脸色呆板一语不发,一口接一口地吃茶。
冯小戥正在一份一份地宣读报告:
“……欧战期间,列强并不放弃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而且互相要吞吃对方的利益,因此,中国的处境反而更为困难。
德国在东方缺乏盟友,因此,它是独力作战,在中国要对付英国、俄国、法国和日本。它首先在北京组织了中德协会,以联络中国方面的朝野人士,其后又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名叫巩固团,以联络中国人和朝鲜人,排除日俄两国为宗旨。巩固团团长是德人牟里哈,总团部设在奉天,派北西湖煤矿总理张锡蕃负责对付日本的首领,派哈尔滨德胜布庄经理张子玺联络在俄境内的华侨,其工作区域是在南北满和内外蒙古,工作目标是破坏日俄粮台、营垒和械库。用重金吸收团员,不旬日便有七八百人参加,指定其中20人为干事。
英公使朱尔典、法公使康悌、俄公使库朋斯基为了中国政府没有停止支付德国的庚子赔款,使得德国能够利用这笔钱在中国境内进行不利于协约国的活动,以及组织巩固团,表示很大不满。同时因青岛德军利用中国人构筑防御工事,向袁政府提出了抗议。其实青岛德军雇用中国工人,是基于1898年中德所签订的《胶州湾租借条约》。
日本政府根据1911年7月13日所订的英日同盟有义务要帮助英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