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理想年代 > 第426节

第426节(1/1)

目录

“这跟当初武昌的局势一样,不过没有一个有担当的人来领导,一样很难起事。以徐绍祯表现的观望态度,他需要一些人去武昌帮助他了解局势,才好做决断,是吗?”李想冷淡地说。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吕中秋吓了一跳。李想看着被吓到的吕中秋,笑道:“这只是个猜测。不过,徐绍祯好像没有派人去武昌。”

“派了人!”吕中秋肯定的说道,“徐绍桢为此连日召开会议,讨论移师秣陵关还是驻守原地不动,革命派军官极力说服徐绍桢移师秣陵关,伺机起义。议定之后,徐绍桢就命令步兵卅五标第三营管带林述庆等开往镇江待命,同时指派革命派军官李显谟代表第九镇赴武昌去联络黎元洪,准备在长江下游响应革命,支援武昌起义。”

“我怎么不记得这个李显谟来过武昌?”李想问道。

吕中秋道:“南京是江南要镇,清廷驻有重兵。武昌起义后,驻军张勋部队派遣密探在车站、轮埠搜捕革命党人,李英石不得不转道上海,而后准备潜往武昌……”

“那是被同盟会留下了吧?”李想缓缓念出这些字,就像看穿了同盟会上下人等的心肝脾肺肾。

“又被大帅说中了。”吕中秋说,“他到上海后,与同盟会老同志黄兴、宋教仁、陈其美、杨谱笙等四人会面,将衔命赴鄂联络的密谋汇报,黄兴等都不以为然,希望第九镇参加中部同盟会总部,共同谋取建立南方军事根据地,以影响全国。李英石将同盟会的建议密电徐绍桢请示,得徐同意,就留在上海参加中部同盟会总部的活动,担任革命起义的军事组织人。后来南京第九镇起义,得到上海的紧密合作,即种因于此。”

李想抚着他下巴上新长出的唏嘘的胡渣子,沉默了一会,然后说:“不得不承认同盟会忽悠人——咳!宣传的工作非常出色?”

同盟会在上海的宣传工作很出色。自一九○五年起,出版了九十三期《民呼报》,宣传反清革命,被上海道署封闭,嗣将呼字去掉两点,改名《民吁报》,出至四十二期,又被上海道署照会租界会审公廨查封。一时读者骚动,街头巷尾,到处贴出反抗当局无理措施的匿名揭贴。时隔年余,中部同盟会宋教仁、邵力子、于右任等再接再厉,创办了《民立报》,表示立定脚跟,为民喉舌,继续呼吁。此报言论警辟,读者刮目,日销二万余份,从此革命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不久之后,就是大帅知道的,中部同盟会负责人黄兴、宋教仁赴鄂督师,总部事务由陈英士负责。”

之后汉口发生的那件事情,一直是李想的心结,也是汉口革命军的心结。看到李想臭臭的样子,吕中秋赶紧转移话题,“陈英士曾至杭州鼓动革命党人起义,杭州方面则以上海不动,杭州无险可守,不愿贸然举事。又派柏文蔚至南京联络革命党人,发动第九镇率先起义,但第九镇以该镇已见疑于总督张人骏,被迫退出南京城,加之dàn • yào不足,缺乏后援,起义实有困难,只能待时而动,期望上海首先发动。”

李想眉飞轻挑,笑道:“整个东南,瞩目的还是上海!”

吕中秋点点头,道:“其时李平书是负责上海地方自治的自治公所总董,也是上海商团公会会长,又是江南机器制造局的提调(负责购料、订约等事),在社会上颇有声望。他所领导的上海商团,成员大都是志愿义务参加的青壮年,受革命思潮影响,具有爱国热情。他们来自不同阶层,有工厂工人,有学生和工商企业职工,也有少数工商界上层人物,社会关系涉及面广,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同时他们都已受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还拥有一部分武器。起初,这支队伍被上海道台刘燕翼(襄荪)紧紧掌握,作为协助政府巩固地方政权、维持治安的工具,后来,经过同盟会争取转到革命方面,成为上海光复中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如此说来,这时上海准备起义的革命组织已经有了三个集团,”李想掰着指头说道,“中部同盟会总部、光复会上海支部和商团公会。”

“前两者是属于革命性质的政治集团,后者是得到市民群众拥护的地方实力派!”吕中秋细致的调查过三个集团的事物,非常肯定的说道,“中部同盟会总部成立后,就很注意商团公会,吸收其中的上层人士叶惠钧和沈缦云为会员,他们都是自治公所的议员,在自治公所得以相机行事。陈英士就通过这样的关系和李平书取得了联系,但是自治公所的议员们大都认为他们和商团的责任是保护地方人民的利益,同时不了解陈英士的历史,因此对革命抱着既不反对又不信任的消极态度,经过多次协商,议员们才同意今后彼此随时协商,互相尊重,避免产生矛盾。”

第二百七十章乘风破浪

李想在椅子上换了一个坐姿,沉思道:“商团对革命抱着既不反对又不信任的消极态度,是因为还没有看清局势。”

李想还是不舒服的挪了挪身体,乾脆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头朝天躺在了椅子上,恰好这椅子是仅有的几张还有个完整靠垫的。

吕中秋突然很想告诉李想他听说关于惜阴堂的传说,那个关于赵凤昌和张骞的传说,但他还是忍住了,这些都只是风传,他没有任何证据。

“随着我们在湖北的两次大捷,革命形势的发展,使他们感觉到风暴快要到临,一些主要人物每夜在南市救火联合会秘密开会,商量应付时局变化的方针和措施,在这些会议上还是主张不流血革命的保守势力比较占上风。”

李想脸上浮现出温和会意讽刺的笑容,道:“意料之中。你可以在很多光复省份看到这样一群人,典型的革命投机者。”

“不可否认。但是也有真的革命者。”吕中秋乘机说:“李英石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已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极力拥护武装起义,于是接受中部同盟会的建议,以宗族和世交关系争取到李平书和大多数议员参加武装起义,李英石是李平书的族侄,与大多数议员是世交。他和刚从欧洲归国响应革命的同盟会会员钮永建都去参加自治公所每晚召开的秘密会议,向议员们详细介绍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和陈英士的历史。于是以李平书为首的议员们和商团负责人等决心投入革命起义行动,并决定了上海视南京举动而定进止的方针。”

“是吗?”李想微笑,问道,“此后,中部同盟会总部、光复会上海支部和李英石等相互配合了?”

“中部同盟会总部、光复会上海支部和李英石等相互配合,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组织活动。”吕中秋耸了耸眉头,“首先,通过留日军事学生组织的军国民,联合会,动员回国的日本士官学校学生参加起义,其中主要成员有潘印佛、李愍、刘基炎等,归国学生蒋志清(蒋光头)亦是其中之一,后任沪军标统。其次,光复会上海支部负责人李燮和接受共同商定的行动计划,争取到驻在宝山县境吴淞和闸北清廷军警中的湘籍官兵参加起义。再次,按照当时革命军事力量的实际情况,争取上海商团起义,是上海光复能否成功的关键。”

李想点头,吕中秋继续说道,“起初,上海各业商团之间组织涣散,各自为政,加之人事复杂,派系成见较深,不能团结一致,通过李平书斡旋说服,统一了干部思想,终于在十一月一日,辛亥旧历九月十一日,上午,由商团公会集合所属二十三个商团团员二千余人,在城内九亩地操场举行大检阅典礼,请李英石担任检阅官,经他即席阐述军事观点和介绍经验后,大家都很钦服,于是各业商团推举李英石为上海商团总司令,统一负责指挥教练。上海商团通过这次大检阅,大大巩固了本身的组织,鼓舞了革命志士的斗志。为了掩护起义的意图,对外的公开说法是,上海商团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